這是基金經理被集體譴責的一年。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基金經理來去匆匆,頻頻人事變動,從普通基金經理到基金公司高層都被卷入流動的洪流。年輕的基金經理還沒來得及整理潮濕的羽毛,就忙不迭填補上去。由于今年以來基金業績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基金經理同樣大幅的人事動蕩就更引人關注。與去年人事變動原因不同,去年有很多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而今年則有不少變動與業績不佳有關,或者增聘,或者解聘。
面對目前基金頹勢,基金公司人事變動仍然風波未止。這個在中國存在剛好10年的行業,是因為年輕,所以浮躁,還是基金公司的人事管理出了問題?是因為薪酬制度,還是獎懲機制?
6月24日,本報記者從晨星資訊了解到基金經理流動最新統計結果,從2007年6月至記者發稿時止,共有149位基金經理離任,目前在任的基金經理有520位,變動率22.27%;同時,從基金經理這個行業在中國誕生至今,所有的611位基金經理中,有423位是任期3年以內的,這個比例相當高,占69.23%。
不單單是基金經理,6月1日至21日間,已有包括易方達、景順長城、建信基金、招商基金、友邦華泰基金、國聯安、信達澳銀基金和國泰基金在內的8家基金公司發布了高管變更公告,涉及高管11名。目前,國內共有公募基金公司60家,也就是說,有13%的公司于今年6月發生了高管變更。
今年以來,基金業績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基金經理的人事變動也同樣劇烈。除新發基金公告聘新基金經理外,有不少變動是因基金業績不佳增聘基金經理,甚至有基金經理因業績下滑而被解聘的現象。市場已經很脆弱,基民們都揪著神經,而在這樣的時期,基金業高管密集變更,讓動蕩的市場更增加了灰色的疑慮。
良性流動還是年輕浮躁
“如果僅僅從人數和比例上來看,基金經理的流動性是比較大,”東莞證券首席分析師李大霄對本報記者說,但是這種流動也是正常的人才流動,并不能夠說明行業存在問題,不過,這個行業也有不可否認的浮躁,但這是轉型期的社會一個普遍的現象。
銀河證券高級基金分析師王群航則表示:“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已經轉向,這就像一次史無前例的潮漲又潮落一樣,作為市場急先鋒的基金業在這過程里,或將首先感覺到變化。”這難道意指,先知春江水暖的基金經理的流動,甚至撤退,說明市場的無可挽回?
“基金經理改換門庭從去年就開始很多了,不過與今年的原因不同,”廣州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袁季對本報記者分析,去年私募剛出來,政策好,所以好多公募的基金經理都跑去做私募了,造成一時的基金經理人事變動潮,而今年則是與市場有關。
而去年牛市改從了私募的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心情非常不好。今年市場不好,私募壓力很大,會做別的就改行了。”李大霄笑說:“只見基金經理賺錢多,其實這錢不好賺啊,看那么多基金經理都是掉光頭發的。”
但是,也有很多專家認為,這個行業的浮躁已經被它的年齡決定。安信證券基金分析師任瞳就認為,現在有一些基金經理的確沒有很多管理基金的經歷。這種現象,或許可以歸咎于這兩年來基金行業出乎意料的高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現實的選擇就是大量起用新人,包括沒有或很少有資產管理經驗的基金經理。一方面是行業發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基金公司缺少人才戰略的前瞻性,造成了目前的狀況。
高薪留不住 考核太嚴苛
“中國的基金行業很年輕,處在快速上升的階段,所以必然需要更多人才,高薪也從一方面說明基金經理人才稀缺,”某不愿透露姓名證券公司高管告訴記者,高薪是為了吸引人才,事實上,即使這樣在外界看來的高薪,對于每天幫投資者賺了上千萬的基金經理也不一定能夠平衡。
事實上,高薪也正說明基金業面臨嚴重的人才緊缺問題。去年開始,雙基金經理制開始增多。據晨星統計,截至2007年底,國內328只開放型基金中,共有43只基金采用雙基金經理制。業內人士認為,雙基金經理制是一種有效的以老帶新的人才培養捷徑,同時,也可以幫助基金穩定業績。也有基金公司選擇增加基金經理的方式應對業績不佳問題。
目前,基金公司對基金經理的業績考核多是年度為準,一些為半年,也有個別公司采取了季度考核的方式激勵基金經理“有所作為”。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基金業績直接影響公司規模,股東層和管理層的壓力也會轉嫁到基金經理身上,也正因為此,其人才變動相對頻繁。李大霄認為,這必然導致基金風格的不斷變更。
一位從公募改作私募的基金經理告訴本報記者,這兩年出來很多基金公司,有的基金公司非常小,基金公司的風格千差萬別,主要同高管的風格有關,比如有些是總經理主導制,基金經理基本都是一些執行者,這樣的模式小的基金公司相對較多,而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的生存環境則更為寬松,例如易方達、華安等公司,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期一般是3-5年。據了解,考核周期為3年以上的基金公司數量很少,多數都在一年左右。
等待基金經理長大變穩重
銀河證券基金分析師針對行業人才變動加劇的現象強調,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不妨多傾向于對團隊穩定性的考慮,以回避部分基金經理變更頻繁或近期出現劇烈變動的投資品種。她同時指出,盲目跟隨明星基金經理、頻繁轉換基金品種并非明智選擇。
根據銀河證券研究所的統計,在有記錄的615名基金經理中,有232名現已不再擔任任何基金經理職位。其中主要的流向包括其他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崗位、基金業其他崗位、其他行業三大流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后兩個途徑的流出占據最主要的部分。
由于基金經理離任加速,使得現任基金經理“新手”居多,可能加大基金業績波動概率的隱憂,其實更值得投資者和基金業界警惕。
銀河證券以基金經理初次擔任公募基金初始年限為依據,統計了今年以來離職及現任基金經理平均從業年限,結果顯示:離職的59 名基金經理擔任基金經理平均年限達到了2.94 年,而現任383 名基金經理擔任基金經理平均年限僅為2.23 年,二者相差近1/3。
以同樣的方法確定的基金經理崗位從業年限,現任383 名基金經理中有接近1/3、115人崗位從業經歷不足1年;其中,從業年限超過7年的僅有華夏、匯豐晉信、華安、富國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名基金經理,僅占現任基金經理總數的1.8%。華夏大盤精選現任基金經理王亞偉是目前基金經理崗位中僅存的“做足十年”的元老。
不過,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元老也蠢蠢欲動,有的是人事問題,有的是待遇問題,三年不動的基金經理就要成為稀有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