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不好賺,好賺不好發。至少從目前來看,次新基金的表現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在經歷發行期的煎熬后,受市場反彈帶動,前期成立的次新基金表現搶眼,成為這波股市反彈的“幸運兒”。不可否認,今年以來的次新基金首發規模普遍較小,但借助近期的優異表現紛紛迅速打開申購,以便盡可能擴大自身規模,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短期入市良機。
次新基金漲幅領先
來自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以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計算,在300只左右的非貨幣開放式基金中,次新基金今年以來表現突出,牢牢占據漲幅榜前3名,并在前六名中占據了5席。其中,浦銀安盛價值成長于4月16日成立,迄今漲幅達到7.4%,穩居排行榜第一名,而工銀瑞信全球配置、南方盛元紅利分別以2.7%、2.6%的漲幅緊隨其后。
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作為監管層的救市舉措之一,新基金被密集批準發行,今年前四個月數量接近50只。而與之相對應,次新基金數量陡增,迄今也達到20只。由于市場的深幅調整和人氣渙散,新基金發行普遍遇冷,不但無法重演“一日售罄”的盛況,而且很多還出現延期發行,其境地可想而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由于市場深幅調整,快速建倉的次新基金“成功抄底”,反而成了近期反彈的受益者。粗略計算,在上述300只左右的非貨幣開放式基金中,有15只次新基金排名在前50名內。除了上面說到的3只次新基金外,中銀動態策略、東吳行業輪動、國投瑞銀穩定增利、華夏希望債券、匯添富增強收益、易方達增強回報等次新基金也排名靠前。
普遍快速打開申購
日前,東吳基金發布公告稱,其旗下近期募集成立的東吳行業輪動股票型基金將于昨日起開放日常申購業務。東吳行業輪動基金作為國內首只以行業輪動為投資策略的基金產品,是今年以來眾多新發行基金中募集較為成功的產品之一,發行歷時一個月共募集31.73億份。基金自4月23日正式成立以來,到開放申購日僅隔了13個工作日。
有數據表明,4月份以來成立的10只基金中已經有6只開放申購業務。除了4月23日成立的東吳行業輪動基金外,4月16日成立的浦銀安盛價值從5月12日起開放申購,中間相隔15個工作日;4月3日成立的中銀動態策略于5月8日開放申購。不過這三只股票基金均未開放贖回。
此外,債券型次新基金開放申購的速度更快。如4月18日成立的天弘永利宣布4月28日打開申購;4月14日成立的工銀添利7個工作日后就開放申購。上述兩只債券基金均未同時開放贖回業務。而4月10日成立的中海債券于4月28日開放申購的同時,也打開了贖回業務。
提供介入良機
研究人士指出,相比倉位較高的老基金以及尚未成立的新基金,次新基金“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不言而喻,這為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入市者提供了良機。
從凈值表現看,浦銀安盛價值和中銀動態策略成功在市場底部建倉,5月14日單位凈值分別達到1.074元和1.0254元,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達到7.4%和2.54%,而東吳行業輪動5月14日的凈值為1.0181元。債券基金也表現不俗,截至5月14日,中海債券、工銀添利A和天弘永利A單位凈值分別為1.007元、1.0034元和1.002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