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原油期價雖有所回落,但整體仍在120美元/桶之上高位運行。相比之下,國內能源期貨的唯一代表——上海燃料油期貨漲勢則明顯遜色,自原油站穩100美元的三月底以來,原油漲幅已超26%,而燃料油卻只有不到12%。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兩者漲幅的差距呢?
首先來看原油上漲的動力:從貨幣因素看,美元貶值曾一度是原油上漲的主因,然而其對人民幣標價的燃料油起到的效應卻正好相反。從目前看,基本面對于原油已重新占據行情的主導地位,而中國需求仍是國際原油供需平衡表中需求增長的重要一項。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加了15%,達到了4550萬噸,這直接彌補了美國經濟放緩帶來的需求增幅下滑。與此同時歐佩克卻不愿打開增產“閘門”,使得消費國原油庫存處于低端位置。
原油價格高企還有下游成品油的利多疊加作用。目前已進入北半球的夏季,傳統意義上的美國成品油消費市場重心已從取暖油等轉向了汽油,美國汽油庫存盡管絕對值高于去年但已轉入下滑趨勢。同時,包括取暖油在內的餾分油庫存也處于5年區間水平低端,從而支撐著該類產品的價格。5月9日當周,原油庫存增加20萬桶至3.258億桶,較去年同期低4.9%。往年只有汽油庫存利多顯現的季節,餾分油也出現供應緊張,原油價格自然易漲難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加坡市場燃料油庫存由于船貨的涌入,目前仍維持在1800萬桶左右的高位水平,月度庫存均值高出去年同期水平30%以上。庫存緊張程度不同自然導致原油和燃料油的一強一弱。
就燃料油而言,自身品種特性決定了其長期被動跟隨的行情特征。我國對燃油的消費主要集中在發電、交通運輸、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而這些用途很容易被天然氣和煤炭替代。需要注意的是,與國內成品油的價格管制不同,燃料油市場目前已完全市場化,長期價格上漲對其需求抑制作用非常明顯。從去年的進口數據就可見一斑,2007年5月國內5-7號燃料油進口關稅由6%下調3%,但全年5-7號燃料油進口也只有2248.59萬噸,較上一年下降了15.4%。
隨著基準原油價格的飆升,新加坡當地燃料油價格突破每噸600美元的歷史大關,但裂解價差同時降到每桶-28美元的歷史低位,這是造成上海燃料油期貨標價偏低的另一個原因。由于半數以上資源依賴進口,新加坡市場180CST燃料油基準價格直接影響國內燃料油成本。每次價格高企都會出現內外價格大幅倒掛的局面。中國電廠采購在本次油價沖高過程中明顯放緩,國內外燃料油市場似乎都處于有價無市的格局。從季節性因素考慮,隨著國內夏季發電需求的轉旺以及奧運因素,國內的燃料油需求仍然處于穩步回升階段,從期貨的角度來看,目前上海燃料油期貨合約間近高遠低的反向市場結構也對遠月合約構成支撐。
綜上所述,原油漲勢具備美國成品油利好疊加的特殊因素,國內燃料油期貨走勢偏弱是因其長期消費易于替代以及新加坡庫存充足和裂解價差處于歷史低端所導致。由于電力消費旺季臨近以及國內期貨的反向結構,如果后市出現美元反彈打壓原油,滯漲的上海燃料油還將出現抗跌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