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圍困中產財富
采訪·撰文=丁凱
李暢已經連續數日不看股票行情,并且常常向朋友“咒罵”股市。2007年10月上證大盤由6100點跌至5600點時她手中30%的投資收益已經大大縮水,如今,大盤又如瀑布般俯沖向3600點,李暢的股票收益轉了180度,變成凈虧30%。
賀彩虹則已經打定主意,形勢好一點就逐步把手中的股票出手,并且不再介入股市。2007年頂峰時,她和丈夫投資股票的收益相當于家庭年收入的2倍,但如今已經縮水到1.5倍,這意味著近百萬元的損失。賀彩虹認為2008年的后幾個月,這個收益還會繼續縮水。
陳鑫海(化名)又恢復了幾年前的身份:媒體撰稿人。他一直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打卡機,沒有編輯的催促,安靜恬然地從事自己熱愛的財經研究,興致所至時撰寫一些分析文章。他曾在股市獲利360%,并體驗了一年多他喜歡的生活方式,如今這些收益一夜歸零,他只能重操舊業。
張爽夫婦相對來說比較幸運,因為張爽經營著一家中等規模的房地產經紀公司,專業背景讓他更青睞房地產投資,在妻子手中的股票和基金齊刷刷地虧損35%時,房屋出租的收益仍然堅挺,這讓他們的家庭年收入僅僅縮水了10%。
但張爽也有自己的困惑,他覺得現在繼續投資房產不那么容易賺錢了:“現在就不知道投什么好了,房子漲到一定程度了,再有閑錢采取什么投資方向,現在還真有點兒沒譜。”
這些曾經對更加優裕的生活境況充滿憧憬的中產們,要么暫緩了消費升級,要么取消了自行創業的計劃,甚至徹底改變了生活方式,而這全都是眼下經濟領域那個大紅大紫的CPI所為。
2008年2月,中國CPI指數達到8.7%,這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意味著生活負擔的提升,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為此每月多支出近千元;而對于中等和中等偏高收入的人群而言,則是大筆財富的蒸發甚至生活層面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7年6次加息,股市重挫 投資受損 中產群體齊陷困境
CPI對股市的作用,是通過貨幣政策實現的。當一國CPI升幅明顯時,中央銀行往往會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緊縮政策因為對流動性的抑制形成對股市的利空。同時,更加可怕的是,緊縮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公眾對于CPI高企的心理預期和擔憂,從而讓CPI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2007年,政府提出將CPI控制在3%的目標,結果這一目標被全年CPI漲幅4.8%的現實輕而易舉地突破。2007年下半年,中央將2008年的經濟政策定調為適度緊縮。央行年內加息達6次,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提高到7.47%,五年期以上貸款利率為7.83%。
2007年底,央行有關負責人認為,調整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有利于貫徹從緊的貨幣政策;有利于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此外,央行2007年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最后一次更以1%的幅度創4年來最大漲幅,2007年內14.5%的存款準備金率也是近20年來的歷史高點。
盡管緊縮的貨幣政策已成事實,但CPI仍舊固執地上揚。2007年11月份的6.9%創下近10年來歷史新高。進入2008年,這個數據又逐步被刷新為7.1%和8.7%,央行行長周小川不得不表示:“加息對平抑CPI能起到多大作用目前尚在研究。”
CPI沒降下去,股指卻降得快。2007年10月股市大跌至5600點,進入2008年3月,又連續下探至3600點,高企的CPI終于對股市造成了沉重打擊。股市中的投資者們對這一突如其來的下跌大多措手不及,收益縮水、轉盈為虧,甚至被深度套牢。
同時,房地產投資也因加息而走向回報縮減的命運。2007年底加息之后,50萬元20年期的貸款每月要多還300多元,不少仍有閑錢的中產之家紛紛提前還貸,前文提及的賀彩虹和張爽皆在此列。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把錢留在股市里會繼續獲得高額回報,而覆蓋利率提升帶來的損失,卻在3月后悔莫及。
一時間,各種帶有自嘲性質的說法開始流傳。“出來混遲早都要還”“你可以跑不贏劉翔,但不能跑不過CPI”“沙僧對悟空說,現在二師兄的肉比師傅的都值錢????”但雖然高水平的CPI對整個社會各個群體都有影響,其中受損最重的卻是中產人群。
將40%以上家庭收入用于投資 收入重創 中產家庭的考驗
頂峰時,賀彩虹一家投入了家庭資產的50%進行股票和基金投資。朋友中有人用一半,甚至70%~80%的資產做投資。她的一位朋友2006年開始投資股市,最高賺了近4000萬元,現在只剩下1000多萬元。
賀彩虹的另一位朋友,原本打算用股市投資所得自己開公司,最近卻整天念叨著“我這點錢夠過日子就行了,別全搭進去,那就沒法過了”。李暢則幾乎是傾囊而出,她買股票的錢是一年半的家庭積蓄和夫妻兩個人半年的工資。
顯然,中產家庭更偏向于激進的投資策略。根據2007年秋季,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完成的“中國新富市場與媒體研究”結果顯示,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的群體,更傾向于把家庭收入的40%以上用作投資。把全部5385個家庭樣本中選擇用40%家庭收入作為投資的比例設定為100,高收入群體在“40%~50%(含)”和“50%以上”兩個選項上的指數分別為146.1和155.8,遠遠高于家庭年收入30萬元以下的人群。
正是因為這種投入大量家庭財富的方式,使得中產人群的家庭收入中,工資收入僅占很小的一部分比重。賀彩虹和丈夫的工資所得僅為家庭年收入的1/3,張爽一家有一半收入來自各種投資。
而在CPI不斷攀高,引發國家嚴厲的緊縮政策,從而導致投資失利時,他們的損失就遠比較少參與投資的中低收入人群大。
倪德恒是北京的一位出租車司機。每月除出去汽油費和交給公司的“份錢”,自己凈賺2500元。妻子在一家超市做白酒促銷員,每月收入1000元。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馬上要開始課外補習。倪德恒說,他和妻子的收入幾乎全部用于家里的伙食費。倪德恒的母親開小賣店,盡管生意越發難做,但總歸有些收入,也用來貼補家用。倪德恒一家的收入幾乎百分之百用于日常生活開銷,根本沒有閑錢進行股票和基金的投資。
李健濤比他們的情況稍微好些,他和妻子每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但在北京仍然只能算工薪之家。一家人每月的消費,占據總收入的49%左右,李健濤僅投入了工資極小的比例進行股票投資,但去年已經全部清倉。
中等和中等偏低收入的人群將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于日常消費,因而參與個人投資的比例極低。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2007年秋季完成的覆蓋中國30多個城市、7萬多居民的“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顯示,中低收入群體人均月收入有50.5%用于購置生活必需品,其中僅食物就要花費40.7%;而高收入人群用于購置生活必需品的花費,僅占工資的30.4%。
當中高收入人群手中有了閑錢,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投資,這首先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因為負利率的現實,為減小損失不得不進行投資。以當前CPI水平8.7%計算,一年期貸款稅后基準利率為3.93%,負利率已達477個基點。因此,即便中產人群“出來混”,實際上也帶著很大的“逼上梁山”的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