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就在這一天,保監會同意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成立“保險營銷工作委員會”的申請,全國190萬余名保險營銷員也迎來職業發展的春天。
營銷員成長脫軌
據保監會統計,2007年中國壽險市場,由保險代理人創造的壽險業務已占整個保費收入的近50%左右,同時,因誤導而造成的退保近年也呈上升趨勢。
這表明保險營銷員幾乎是壽險公司必選的銷售渠道,是其核心競爭力的有力體現。為此,各壽險公司都制定了用于保險營銷員管理的“基本法”,明確了營銷員增員、晉升、獎金等具體要求。
然而,保險營銷員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長期以來,保險公司以業績為中心的考核體系和社會對保險營銷的抵觸情緒,成為保險營銷員群體公認的內憂外患的困擾。而由此引發的無序流動、誤導銷售、挪用保費等行業共性問題,更讓保險營銷員職業的社會地位不斷滑落,一些小區門口甚至在門口公然豎起了“保險推銷人員禁止入內”的告示。
各壽險公司普遍對增員感到頭痛,其實保險營銷增員并不難,難點在于找到合適的專業人才。據悉,不少高校都對保險公司的招聘亮了紅燈,即便是保險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也紛紛轉投其他金融企業。這導致最后保險公司招到的大學生,往往是迫于就業壓力而選擇從事保險銷售的群體,其留存率自然難以保證。
中央財大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認為,保險營銷員沒有最基本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是導致誤導的根本因素。保險營銷員這么大的群體竟然是一批無正式編制的非員工,賣保險的無保障,這說明現行保險營銷員體制是有問題的。由此引起的退保只不過是表面現象,體制問題不解決,整個保險行業的生態必將繼續受到負面影響,誤導就一定會繼續存在。
引入行業管理制度
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成立保險營銷工作委員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迫切的。保險營銷隊伍規模龐大,有些問題完全靠監管部門無法解決,單一保險公司也解決不了一些行業共性問題,如保險營銷員流動性管理、業界信息共享等。成立專門的工作委員會有利于落實《保險營銷員管理規定》,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職能。
據了解,保險營銷工作委員會的組建和前期運轉由保監會推動,待其走上正軌后再由中保協組織開展工作。建立保險營銷員分級分類考試、搭建全國保險營銷員信息管理平臺、樹立保險營銷員行業新形象,是保險營銷工作委員會近期的重點工作。
早在兩年前,中保協就開始了保險營銷工作委員會的籌備工作,并且就委員會的主要職責、運行方式以及保險營銷員分級分類考試方案、保險營銷員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等工作進行了論證。
期待平等行業地位
一位在滬從事壽險銷售近10年的營銷員透露,當初與自己一同進入公司的那批營銷員已經所剩無幾,每年新進入保險營銷行業的年輕人留存率不超過30%,而絕大部分人都流向了其他行業。保險營銷員社會地位不高和業績壓力較重,成為營銷員流失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在保險營銷員工作委員會的籌備會議上,來自保險監管部門、保險行業協會和保險公司的眾多代表曾進行熱烈討論,但卻少見保險營銷員代表參與。這種自上而下建立的委員會,似乎很難代表廣大保險營銷員的切身利益。
1992年,友邦保險首先把保險營銷員制度帶進中國。這種非員工制的銷售模式,曾經為中國壽險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但由于保險營銷員沒有明確的組織和管理機構,盲無目的的群體在行業內的地位卻越來越低,甚至淪為保險公司部分高管人員爭取業績的工具。
郝演蘇認為,保險營銷員要想獲得健康發展,必須要獲得社會的尊重和承認。首先,保險營銷員應該具有和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機構員工相同的話語權和平等的行業地位,并獲得相應利益群體的保護;其次,保險產品是金融技術含量較高的特殊產品,應該提高保險營銷員的準入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