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的月度新高。而前一日公布的1月份PPI數據也高達6.1%,國內通脹壓力越來越大。出于對緊縮政策的擔憂,債券市場春節后結束從去年12月份開始的反彈行情,步入震蕩調整期;多數債券研究員認為,由于股市進入盤整以及流動性充裕局面并未逆轉,債市下跌空間有限,預計市場將在震蕩中靜待變化。
通脹數據持續高企
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1%,其中,城市上漲6.8%,農村上漲7.7%;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8.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食品價格上揚、雪災和春節因素是推升物價的重要因素。東方證券宏觀研究員張楊在其研究報告中分析認為,推高CPI、PPI同比再創新高的主要因素是食品類價格的上漲,從肉禽及油脂價格走勢來看,去年下半年以來增加食品供給的政策措施沒有見效,同時延續時間1個月雪災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中金公司的研究團隊則認為,我國已經進入成本推動型通脹上升期,糧價、豬價將在高位運行,而且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這些都加重了通脹壓力。
對于2月份以及今年的物價走勢,張楊在研究報告中表示,2月份的翹尾因素將達到6%,如果不能及時平抑肉禽類價格,未來數月CPI仍然可能再創高點。展望未來半年的物價走勢,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成本全面提高,PPI上漲給下階段CPI帶來新的壓力,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比較嚴峻。
央行調控需更具藝術性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1月29日的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上表示,“要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盡可能長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這一最新的表述一度引起市場對于“從緊”貨幣政策的重新思考,對于貨幣政策的靈活性預期增強。不過,隨著今年1月份金融運行數據和進出口數據的出臺,特別是通脹數據的公布,使得之前預期“從緊”政策適度靈活“放松”的可能性大為降低。
張楊表示,在國內資源稅和資源產品價格改革預期下,未來生產資料價格面臨繼續上漲的壓力,堅持緊縮政策控制通脹蔓延的趨勢很有必要。而作為“從緊”貨幣政策的重要執行者,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環境,央行調控難度日益加大。近期央行一直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數量型貨幣工具進行流動性調控,2月14日央行通過央票和正回購回收3300億元,2月19日央行再度回籠950億元;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已經連續三天創出新高,中間價已經逼近7.15關口。但是,由于受外匯占款等貨幣供給剛性較大的影響,目前為止,央行調控效果并不明顯。
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曾表示,用公開市場業務來對沖由外匯占款和國際熱錢流入造成的流動性泛濫作用不大。因此,面對高位的通脹數據和日益高漲的通脹預期,央行的調控需更具藝術性,價格型和數量型調控需要體現更好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債市上下皆難
受7.1%的通脹數據影響,上證國債指數收盤下跌0.07%,報收于112.39點;銀行間債券市場同樣下挫,國債指數和金融債指數分別下跌0.06%和0.08%。
不過從整體走勢來看,債券市場對高企的CPI數據反應尚屬溫和。中信建投研究員鄭曉秋表示,債券市場由于受緊縮預期的影響,短期內將持續調整,但是下跌的空間不大。因為當前收益率水平依然很高,加息雖然還會有,但次數肯定減少;另一方面信貸的收縮和股市的調整,都會使資金向債市回流。
債市的下跌空間有限,但是前景也不樂觀,國泰君安研究員姜超認為,2月份的物價可能還要創新高,目前的國債收益率還不足以彌補物價上漲,債券市場將繼續下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