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業在2007年迎來遠超乎之前想象的市場盛宴。在今年前10個月的短短時間內,基金規模從2006年末的近9000億元,擴張到3萬億元。基金持有戶數擴展到1.1億戶。
根據專家估計,目前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中國家庭購買了基金,大約有上萬億的居民存款借道基金進入理財市場,目前基金資產總規模相當于居民人民幣儲蓄總額的六分之一,而A股市場超過28%的股票被牢牢地拿在基金的手里。
如果說,2007年前基金這個詞還僅限于投資者群體中流傳的話,那么在2007年內,它已經和國債、儲蓄一樣成為老百姓的家常事、身邊事。毋庸置疑,這一年,中國基金業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躍進。(記者 周宏)
規模大躍進
年末南方的某個論壇上,披露出這樣一個數據:A股市場在短短10年間,走過了發達市場25年的道路。這個判斷如何得出不為人知,但是中國基金目前的規模有70%是今年制造出來的,這是無人質疑的事實。
按此推算,今年一年至少頂上國外發達市場10年的發展速度。這不是躍進是什么?
簡單地對比一下不同年份的時點數,今年的快速發展當可印象更深,更一目了然。2004年1-10月,A股市場共完成募集43只基金,總募集規模1680億元,截至2004年10月31日,我國證券市場共有153只基金,基金總規模3204億份,基金凈值3218億元。已開業的基金管理公司44家。
2006年1-10月,新募集基金84只,規模達3301億元,同比增長了262%。截至2006年11月底,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已到58家,基金數量294只,證券投資基金資產總規模達6312億元。
而截至2007年10月,我國證券市場已開業基金管理公司59家,發起成立基金330只,證券投資基金資產總規模超過3.1萬億。
從2003年至今,中國銀行儲蓄存款的平均增長率為15%,保險業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超過30%,而證券投資基金資產規模的平均增長率超過90%!這樣的速度,不知道還有多少行業可以復制。
客戶數大躍進
規模的背后,是基金投資者數量的"火爆"增長。而其增長速度,幾乎是幾何級的。
來自有關方面的材料顯示,2006年以前,基金的份額一半以上由機構持有,個人投資者只撐了半邊天。2006年末,基金投資者戶數歷史性的超越1000萬戶,而到了2007年末,基金投資者戶數已經超過1億戶,預計涉及中國四分之一的家庭。
以托管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基金數據為參考,如果把2004年末的基金開戶數算作1的話,那么2005年末的人數上升到了1個半,到了2006年末,基金開戶人數升到了接近4個,儼然是個四口之家。至2007年10月,基金開戶人數超過了23個,已然是個大家族了。
超乎尋常的發行熱中,使得基金迅速從一只普通的金融產品,一度搖身成為大眾眼中的緊俏商品。
在今年的發行募集最高峰時,一個基金在一天內吸引了超過199萬人申購,吸引資金超過1160億元。大眾申購熱情已接近新股申購。提前排隊,托人掛號等情況在基金實行"搖號申購"前也屢見不鮮。按金融產品的普及性而論,中國除了居民儲蓄、國債、股票,基金應該是老百姓參與度最高的金融產品了。
產業鏈大躍進
基金業的萬億"大躍進",也成功啟動了基金業以外的若干相關行業,"造福"了一批產業鏈。
相關行業一:證券研究業。自打基金行業壯大以后,證券研究機構因為可以獲得基金的交易"分倉"(用研究成果換取交易傭金),而逐漸成為證券行業的"盈利大戶"。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單家研究機構的傭金額首度超過億元,其中,申銀萬國證券以半年2.4億元的基金分倉傭金收入位居各大券商榜首;國泰君安為2.03億元,排名第二。中信證券以1.69億元的基金分倉傭金收入躋身三甲。預計,2007年將首度誕生一家基金分倉傭金超過5億元的機構,這個水平已經超過2004年該行業的全行業收入。對于人員規模最多也就100多號人的研究機構來說,人均創利將達到驚人的地步。
相關行業二:基金銷售渠道。基金大發展實質性地影響到了"家大業大"的銀行業,這應該是中國基金業2007年堪為自豪的地方。根據實證統計,本土市場的基金銷售目前主要集中在銀行渠道,大約90%的證券投資基金通過銀行網點銷售,由于基金旺銷和規模猛增大大帶動了銀行在基金銷售傭金和托管費的收入。根據初步統計,2007年基金由此給銀行業貢獻的"金錢"估計高達350億元以上。據悉,在一些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財務報表中,基金銷售拉動的中間業務也已經超過了總收入的10%。同樣,很多券商通過基金銷售也獲得了空前的回報。
相關行業三:基金營銷的相關機構。當基金銷售和保有規模躍上新臺階的時候,如何和廣大的基金持有人和潛在客戶打交道成為一大課題,因此也催生了一批相關公司、火紅了一批行業。諸如負責廣告投放的公關公司,發送手機短信的服務公司、播放基金廣告的傳媒、辦理投資者見面會等諸多事宜的金融雜志。據悉,一些大型基金的各類營銷費用已經上億元,伴隨著基金規模增加,這塊蛋糕還會繼續做大。
除此以外,基金業還在社保資金保值增值、大盤藍籌股發行等方面起了諸多作用,也相應的促進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躍進"后遺癥"
當然,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看到,目前基金行業的大躍進已經為市場累計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
任務之一:龐大的投資者教育的需要。從2006年末以來,短短一年間,基金規模擴張了4倍,人數擴張了近10倍,大批新投資者進入市場。他們對于基金投資的認識是否達到基本要求,值得懷疑。而市場內經常遇到的諸如"把基金和股票混為一談、把在A股市場運作的基金和QDII基金混為一談、把基金和賺錢畫等號,甚至把基金投資和國家政策優惠混淆在一起"的各式錯誤認識,也說明基金投資者教育任重道遠。
任務之二:基金管理能力和規模的適應性。盡管基金行業在規模快速增長后及時作出了大量調整,但是,對于如此高速增長的基金規模和投資者,從客戶服務、營銷推介到投資管理乃至未來可能出現的申購贖回高潮等各方面,基金管理公司們尤其是快速增長的中小公司,能否承受住考驗尚需拭目以待。而面臨從小公司向大企業的轉變,基金公司未來的挑戰還很多。
任務之三:基金從業人員的激勵制度。基金行業的快速擴張,一方面提升了人才的價值和需要,同時也對行業吸引人才的激勵機制提出重大考驗。而2007年出現的大規模的基金經理"奔私"潮,顯然表明基金行業在使用、激勵和留住人才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相當程度決定了行業未來持續發展的能力。
相關新聞:
2007年中國基金業十大新聞
1
基金業資產規模突破3萬億
關鍵詞:3萬億 資產規模
權威消息稱,截至2007年9月21日,我國基金業資產總規模為18962億份,基金資產總值達到30228億元。這一數字表明,在今年三季度,中國基金業已悄然跨過2萬億元大關,并快速邁入3萬億元時代。而統計顯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國內基金業資產凈值總額僅有1.9萬億元。
點評:3萬億元的基金總規模表明,歷經9年多的跌宕起伏,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股票市場持續的高額回報,中國的基金業已然開始真正步入了黃金時期。
2
QDII新政 基金業國際化啟航
關鍵詞:QDII 國際化
中國證監會6月20日發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和相關通知。根據政策規定的準入門檻,有超過20家基金公司符合QDII資格條件。9月,國內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正式發行,至10月底,首批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發行總額達到1200億元。
點評:目前開展的QDII基金只是我國基金業走向國際化道路的第一步,QDII基金有助于國內基金公司提高國際范圍內的投資管理和運作能力。
3
"5·30"后,基金重掌市場話語權
關鍵詞:"5·30" 話語權
"5·30"無疑是今年A股市場最重要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市場題材股、績差股雞犬升天,而基金重倉股表現卻不如人意,股民往往以跑贏基金等大機構而自詡,而這一切在"5·30"以后發生了巨變。隨著題材股、績差股的全面退潮,重倉持有價值型公司的基金的業績飛速上漲,基金的賺錢效應從這一刻開始為市場所共知,由此掀起了今年股民轉基民的轉換大潮。
點評:基金掌握市場話語權絕非偶然,這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專業化的投資團隊、成熟的投資理念、完善的風控體系,這些都不是普通個人投資者所能匹敵的。而隨著機構投資者隊伍的進一步壯大,未來的市場博弈將更多地體現為機構之間的博弈。
4
單只基金申購金額超1100億
關鍵詞:一日售罄 1100億
2007年10月15日,首日銷售的上投摩根亞太優勢QDII基金一日募集資金超過了1100億元,創下新的基金單日募集資金全球之最。而此前,4月10日,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首日獲得了近900億元的申購資金。8月15日,限量100億的華安策略優選基金集中申購首日即告售罄,申購金額已超過700億元,創下了基金"封轉開"以來單日申購資金的新記錄。
點評:"一日售罄"、"比例配售"可能是今年基金報道中出現最多的兩個詞。暴升的賺錢效應、覺醒的理財意識,這一切都引發了基金在特定階段成為了稀缺品,然而火爆的認購熱情往往只是某一階段的產物,不能持久。到了第四季度,基金發行重新遇冷也就顯得不那么奇怪了。
5
首批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發行
關鍵詞:創新 封基
證監會于今年六月底、七月初先后批準兩只創新型封基獲批發行。這兩只基金分別為國投瑞銀的創新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大成基金公司的產品--大成優選股票型基金。上述兩只基金成為繼2002年8月基金銀豐發行后近5年來,也是2004年6月《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以來第一批獲批的封閉式基金產品。
點評:之前市場上的封閉式基金,由于種種原因日益被邊緣化,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高折價率交易狀態;推出新型封閉式基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益嘗試,對于封閉式基金品種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有助于緩沖開放式基金助漲助跌的弊端,開創基金品種多樣化發展的第一步。
6
基金合并第一案成功實施
關鍵詞:華夏基金 中信基金
中信證券公司于今年9月13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備受基金業界矚目的華夏基金與中信基金整合的方式正式確定為:由華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合并后的新華夏基金將由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擔任董事長,華夏基金現任總經理范勇宏將繼續擔任總經理。華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后,將注銷中信基金,同時新公司將設立全資子公司,專門負責合并后的華夏基金的非公募資產管理業務。在華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之后,中信證券對新華夏基金的持股比例將是100%。
點評:從1997年首家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以來,華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是業內首例行業內整合,因此這將在基金業內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由于基金公司的業務整合非常復雜,雖然與華夏基金相比,中信基金產品范圍相對單一和基金數量相對較少,但兩公司合并必然涉及到中信旗下基金的轉移、持有人大會的召開、基金登記清算資料的移交、公司人員的安置等具體事項,因此兩家公司合并之后,相互融合的過程對于以后基金公司合并的操作實施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7
基金"老鼠倉"事件震動基金界
關鍵詞:"老鼠倉" 唐建
上投摩根于今年5月17日正式公告對其基金經理唐建的處理決定。上投摩根已于公告前一日免去唐建擔任的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及其他一切職務,并予以辭退。據悉,唐建自擔任基金經理助理起便以其父和第三人賬戶,先于基金建倉前買入股票,非法獲利。外界普遍認為,上述行為即是俗稱的"老鼠倉"行為。
點評:在"唐建事件"被曝光后,相關部門發出了《關于切實加強基金投資風險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嚴禁基金公司進行投機操作,并稱將嚴肅查處"老鼠倉"。與此同時,基金公司也紛紛實施雙基金經理制,最大限度降低了基金投資中潛在的風險。由于國內基金業高速發展,完善和規范制度,提高基金從業人士的職業道德已成為當務之急。
8
基金公司股權轉讓頻現天價
關鍵詞:股權轉讓 天價
今年10月22日,原南方證券持有的銀華基金21%的股權拍賣,股權溢價高達55倍,這一價格也創造了迄今為止基金公司股權拍賣的天價。同月,摩根士丹利收購巨田基金35%股權,溢價近70%。值得關注的是,嘉禾公司將于今年12月26日在北京舉辦拍賣會,拍賣原金信信托持有的博時基金48%股權。轉讓價格能否再度刷新,十分引人關注。
點評:今年國內基金業規模急速擴張至3萬億元,巨大的財富效應使基金公司股權炙手可熱。 而牛市的遠景預期更是助推中國基金業不斷升溫,引眾多資本大鱷對基金公司股權垂涎不已。
9
公募基金經理頻頻轉投私募
關鍵詞:"奔私"潮
晨星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共有163位基金經理辭職,占到基金經理總數的41%,這還不包括今年7月份的數據,當月有17位基金經理離職。由于不受倉位比例限制,也不需要披露投資狀況,同時由于公募基金在薪酬激勵上對基金經理缺乏有效的吸引,私募基金成為很多成名公募基金經理的"下一站"。
點評:國內基金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人才的頻繁流動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種隱憂。健全必要的激勵機制與靈活的分配機制,引導基金業人才良性流動成為當務之急。
10
基金專戶理財業務開閘
關鍵詞:專戶理財 資產管理公司
中國證監會11月30日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標志著市場期待已久的基金公司專戶理財業務正式開閘。根據試點辦法規定,基金公司最多可從所管理的資產凈收益中分得20%。這相比公募基金靠每年提取1.5%的管理費來說,對基金公司顯然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點評:讓基金公司期待的是,專戶理財將和QDII一樣讓國內的基金公司再次迎來發展機遇,將促使基金公司實現業務模式的多樣化,幫助基金公司實現從公募基金到資產管理公司的跨越式發展。(上海證券報)
基金投資:在"泡沫牛市"中尋覓生存之路
公募基金經理在2007年面臨的所有挑戰 都可以歸結為一個詞--牛市。一輪前所未有的牛市,帶來前所未有的業績增長和前所未有的大行情,當然還有前所未有的估值。不論是對于有10年經驗的老基金經理,還是只有3年經驗的新投資者而言,挑戰是一樣的--如何在一個從未經歷過的新市場階段中生存發展。
而對于基金經理來說,除了應付市場變化外,還必須考慮如何應對大幅提升的基金規模、已經泡沫化的估值、時刻可能出現的政策調控、影響時有時無但越來越明顯的境外市場,等等。
"前幾年投資比的是眼力,2007年比的是膽量!"一位基金經理在年末如此總結。
基金規模大型化
在上述幾大特點中,股票基金規模的大型化可能是最直觀的。對基金公司投資研究架構的影響也是最深遠的。
根據來自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0月,我國公募基金的資產總額已經超過3萬億元,相對于目前不足300只的偏股型基金而言,這意味著上述基金的平均規模已經突破了100億元。
而這個情況在一、兩年前根本無法想象。2006年中,一位資深的基金經理曾經做過以下評論:"2005年前,30、40億算大基金,但是現在(指2006年中)沒有40、50億還有些耍不開。"
顯然,他很快會發現,到了2007年底,沒有個200、300億也要耍不開了。
股票基金的大規模增長,迅速地改變著基金的投資模式,首當其沖的是,團隊式投資模式的大行其道。
新的團隊式模式突出特征為:強調"組合管理"和內部分工,即把原來集中于基金經理的決策權限分為資產配置、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交由整個投研團隊共同分擔;大規模的基金團隊細化為基金小組,重視研究、強調溝通,提倡集體作戰;投資研究的重心由個股選擇上升為行業配置,指數化投資、風格股票投資也被逐步納入投資選擇。決策重點從"下"逐步向"上"移動。研究團隊的重要性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
而在很多方面,一些市場和行業長期詬病的"頑癥"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比如,以往備受批評的追逐小盤股、投機重組股的情況,在2007年下半年自動"消失",讓位于藍籌"泡沫",交易換手過高的情況依舊維持在很高水平,對于題材股的熱情逐步被高彈性的周期類股票所取代,而重組股則換了個"資產注入"的名頭卷土重來。
頗有意思的是,一些大型基金逐步成為市場排名前列的基金,這個情況和以往"小盤基金吃香"的情況大不一樣。中國的基金在突然長大以后,市場對于"大"的東西,態度突然也友善起來。
估值水平泡沫化
估值的高企則是2007年市場的又一大外部特征。如果說,2006年還有基金經理咬緊牙關說在合理區域,2007年上半年還有人在談論"合理估值區間的上限"這個非常拗口的詞的話,那么到了2007年年中以后,關于估值泡沫的談論變得前所未有的普遍和流暢。
對基金經理而言,2007年的決定也基本演變成了如何在泡沫化市場中生存的命題。
按照Wind資訊的統計,2007年,A股市場的平均估值水平變得前所未有的昂貴,在經歷了年初、年中和第三季度三波大幅上漲以后,滬市A股的靜態市盈率一路突破30倍、40倍、50倍,最終在10月摸高6124點時達到了63.5倍。盡管,A股公司的業績增長同樣迅速,但是,由愈來愈多的流動性托高的估值水平,使得整個市場開始透支未來幾年的業績成長性。
而當市場整體越來越多的整體偏離安全區域以后,對于基金考驗也隨之而來。用基金經理話說就是,"去年這個市場有非常明顯的估值洼地,而到了今年則必須預測未來的估值洼地可能在哪里。"
對于公司業績預測水平要求的提升,或者說有意識地把握市場趨勢的要求,某種程度也顯示了2007年投資的兇險程度。
而即便是趨勢投資,在2007年遭遇考驗的機會也大把存在。根據統計,2007年上證指數共出現30次單日跌幅超過2%的日子,其中兩次以上日跌幅超過8%,而兩次大盤幾乎跌停都發生在上半年,也就是說并非年內的相對高點。
趨勢投資和價值投資同時進入"泥潭",可能是基金今年業績無法超越指數的重要原因。正如一些投資者總結的那樣,2007年是基于膽量的投資市場。顯然,這其中最大的膽量是如何應付估值的持續上升趨勢。
政策調控經常化
不斷火爆的宏觀經濟和股市、房市,直接引發政策調控措施的頻頻出臺,而這一趨勢亦成為2007年基金投資的一大考驗。
僅以貨幣政策為例,今年即有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累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5.5個點,凍結資金近兩萬億元,改革開放后總計21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有接近一半發生在2007年。另外,近年亦累計加息6次,其中,存款基準利率調升1.62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利率累計大幅調升。
總計,今年以來平均近一個月調整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兩個月調整一次存貸款利率,貨幣政策力度和頻率空前。
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也是時常利好利空頻傳。其中僅規范基金投資行為的強力政策即出現過三次,分別是:今年上半年對于基金投資人員行為的進一步規范,即通常所稱的打擊"老鼠倉"、年中動用財政手段打擊垃圾股投機以及年末對于市場內藍籌股泡沫的主動調控。上述政策均實質性的影響了A股市場的運行狀況。
另外,關于基金發行政策、A股發行政策、資金出海、基金業務范圍等各方面,今年均有重要政策出臺,這也相當程度的影響了股市走勢、熱點切換以及不同投資風格的基金收益水平。
投資標的國際化
投資范圍的擴大,海外資金和境內資金的雙向流動,境內外市場的互動也在2007年變得空前緊密。
無論是近幾年一直處于加強趨勢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在內地市場日益增加的影響力,還是年中、年末A股市場形成的兩大輪次資金海外投資風潮,還有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同類股票的互動表現,都證明了這一趨勢的強化。
而對基金QDII產品的熱衷以及QDII首輪出海的"挫折教育",也都表明了投資國際化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尚需逐步"發育"成長的市場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