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只創新型基金,2007年6月,國投瑞銀瑞福基金揭開了封閉式基金的創新大幕,創新將帶領封閉式基金市場走出“邊緣化”困境。
首只基金QDII試點一年后,2007年7月,隨著華夏、南方基金QDII資格獲批,基金QDII業務全面開閘,公募基金由此走進全球投資這一“空白地帶”。
在這一出一進間,2007年將因創新而在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隨著股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上市,2008年,基金業或再掀創新高潮。
走出“邊緣化”困境 封基重獲新生
身陷“邊緣化”困境的封閉式基金市場,在今年迎來了轉機。6月,首只創新型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股票型基金獲準發行。7月,首只創新型封基——大成優選基金獲準發行。
隨后,工銀瑞信紅利基金、華夏復興基金紛紛面世,封閉式基金產品創新高潮迭起。
隨著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的破題,業內人士期盼,封閉式基金市場能從此走出“邊緣化”困境,掀起第二輪發展浪潮。
自第一只開放式基金誕生后,封閉式基金的市場境況便開始逐步惡化。發行數量日漸減少,交投不再活躍,市場不斷萎縮。而延續多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的“高折價”問題,更是給封閉式基金的未來發展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統計顯示,2002年至2005年的4年間,封閉式基金平均折價率為36%。進入2006年,國內證券市場開始逐步回暖,并在下半年走出了大幅上漲行情。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封閉式基金全年的平均折價率仍高達25%。
2006年,作為首只到期的封閉式基金,基金興業的“封轉開”再次將封閉式基金推向風口浪尖。在基金興業的帶領下,隨后到期的封閉式基金無一例外將“封轉開”作為其出路所在。不少人就此推斷,封閉式基金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最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實際上,盡管與開放式基金相比,封閉式基金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封閉式基金自身也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封閉運行的特點使得資金規模比較穩定,受基金持有人交易行為的影響較小,管理人可主動制定投資策略,并加以實施,從而提高基金的投資效率。
通過大比例分紅來挽救封閉式基金高折價的命運,曾一度被業內寄予了厚望。然而,現實中封閉式基金實行大比例分紅缺乏有效動力。道理很簡單,開放式基金大比例分紅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流入,從而提高管理費收入規模。而封閉式基金實行大規模分紅卻只能造成資金流出。
仔細分析封閉式基金“邊緣化”的狀況,其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成為重要原因。于是,創新便成了封閉式基金的唯一出路。
具體來看,4只創新型封基各有獨特之處。大成優選基金首次引入了“救生艇”條款,即在基金合同滿12個月后,若折價率連續50個交易日超過20%,基金公司將在30個工作日內召開持有人大會,審議“封轉開”事宜。而在分配制度方面,分紅次數由過去的“每年至少一次”增加到了“每年至少分配兩次,且每次分配不少于當期可分配收益60%”。
國投瑞銀瑞福基金的創新之處則在于通過“結構分級”來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要。瑞福優先的目標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其分紅方案為年基準收益率等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再上浮3%。瑞福進取則定位于較高風險偏好的投資者。
應該說,與傳統的封閉式基金相比,創新型封基在產品設計上進行了諸多有益的嘗試。與此同時,其對股票投資比例的限制大大放寬。不僅突破了封閉式基金20%債券投資比例的限制,還突破了所有開放式基金股票投資95%的上限,最高可達100%的投資額度。
應該說,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的推出,為解決長期以來困擾封閉式基金的高折價問題邁出了積極且具有實質意義的一步。來自Wind的數據顯示,瑞福進取自11月20日開始溢價交易,最大溢價幅度曾經達7.39%,創新型封基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
盡管現有的創新型封基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業內專家也指出,封閉式基金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除了在產品結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創新,還應該注重在投資方式上的創新。只有真正的創新,才能引領封閉式基金徹底走出“高折價”泥潭,贏得投資者最終的認可。
走進投資“空白地帶” 基金QDII出海
而6月20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和《關于實施<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繼國內首只QDII基金試點運作一年之久后,基金出海的大門終于完全敞開。
同時,《辦法》和《通知》并未對基金QDII 產品設計進行嚴格限制,可由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能力去開發設計,為基金QDII產品預留了廣闊的創新空間。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華安基金、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上投摩根基金、華寶興業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在內的11家基金公司獲得了QDII業務的試點資格。其中,華安、南方、華夏、嘉實、上投摩根等5家基金公司發行了自己的QDII產品。第二批QDII基金也開始放行,在2008年1月3日,工銀瑞信中國機會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也將開始發行。
2006年以來,A股市場的火爆行情使得境內外投資者更多地將目光集中境內市場上。然而,隨著A股指數的快速攀升,投資風險也開始逐漸積聚。投資海外市場,不僅成為分散單一市場投資風險的需要,也是保障國內證券市場平穩發展的重要舉措。而基金QDII的全面開展正是順應了這一形勢。
突破了首只QDII基金——華安國際配置的原有模式,第二只獲準發行的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將自身定位為股票型基金。隨后發行的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則再實現新突破,成為我國市場上首只高風險、高收益的直接投資股票的QDII產品。
為了能與高收益的A股市場基金一爭高下,新一輪的基金QDII產品摒棄了華安國際配置穩健的投資風格,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加激進的“高風險、高收益”策略。華夏、上投摩根等推出的QDII產品不僅將股票倉位的投資上限進一步提高,其投資范圍也由主要以香港市場為主擴大到亞太地區,甚至全球市場。
在募集幣種的門檻上,自南方QDII基金率先以人民幣形式募集以來,此后的基金QDII產品均沿用了這一方式。而相比華安QDII基金的高募集門檻,新一輪的基金QDII產品也將門檻進一步降低,與A股開放式基金保持了同一水平。基金QDII產品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應該說,無論是產品定位、設計等方面,還是從這一基金新品種本身來說,基金QDII產品的全面啟航,無疑都是國內基金業進行的一次大膽創新嘗試。
然而,目前國內基金QDII產品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跨市場的投資管理能力,還是管理人的投資經驗都有待進一步積累和提高。自上市以來,基金QDII產品的業績經歷了一輪“過山車”行情。
在香港恒生指數一路攀升的帶領下,南方、華夏、嘉實、上投摩根四只基金QDII產品的凈值均一路上揚,勢頭強勁。然而此后的情勢卻發生了大幅逆轉。隨著恒生指數走出了一輪大幅調整行情,基金QDII產品凈值也開始大幅跳水,最終跌破一元發行價。
盡管基金QDII產品上市以來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但應該認識到,創新之路從來就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遭受挑戰,也會付出代價。然而,一個行業若想獲得持續長久的發展,創新的步伐就不能停止。
真正產品創新 明年或迎高潮
除了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和基金QDII產品外,2007年,基金業在產品領域的創新上仍進行了其他有益的嘗試。
11月30日,《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正式頒布。在“一對不特定多”客戶的公募業務運作多年后,基金公司“一對一”的“私募”業務也將開閘。
“試點辦法”的頒布,突破了基金“一對不特定多”的業務形式,試點階段先允許基金管理公司開展5000萬元以上的單一客戶理財業務。待條件成熟時,將擇機推出“一對特定多”的基金集合理財業務。
針對上述基金產品領域的創新,一些業內人士有著不同的看法。在他們看來,這些創新大多是在基金治理結構、營銷環節等方面做“表面功夫”,只能算是“改進”或“新增”,而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產品創新。真正的產品創新應該是對收益結構進行創新,從而帶來創新收益。
而這一想法很可能將在2008年得到實現。隨著股指期貨和更多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基金業或將迎來一輪產品創新的高潮。屆時,基金可以與衍生工具相結合,改變風險和收益的對應性,滿足更多投資者的不同需求。
基金創新大事記
4月
首只復制基金成功實現拆分;
6月
首只創新型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分級股票型基金獲準發行;
7月
《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正式實施,華夏、南方、華寶興業等5家基金管理公司當日向證監會提交了QDII產品方案;
首只創新型封基——大成優選基金獲準發行;
9月
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選獲準發行;
11月
《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正式頒布;
12月
上投摩根旗下兩只開放式基金首開老基金定向募集的先河。(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