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難再言“不棄不舍”
剛剛結束的11月行情中,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的月K線均收于長陰線,雙雙創下十幾年來的最大月跌幅,其中上證綜指單月累計下跌1082.99點,月跌幅高達18.19%,創下自1994年7月以來的最大月跌幅。比股指大幅下挫更有殺傷力的是個股的普跌,兩市A股的平均股價由10月底的19.79元下降至目前的17.06元。正是股價的普遍下跌,兩市主板公司的高管難以堅守陣地,絕大部分高管紛紛減持自家公司股份。
據滬深兩交易所“誠信檔案”記錄顯示,自9月12日至10月16日大盤上漲期間,兩市A股公司共有92家公司發生了138條高管交易記錄,其中賣出記錄92條,賣出股份合計177.03萬股,買入記錄46條,買入股份合計37.88萬股。滬市共有20家公司發生了37條高管交易記錄,其中有13家公司24條記錄為賣出,賣出股份合計117.9萬股;有13條記錄顯示為高管買入,買入股份合計為9.59萬股。深市主板公司中,有42家公司68條記錄為賣出,賣出股份合計59.13萬股;有30家公司33條記錄顯示為高管買入,買入股份合計為28.29萬股。高管增、減股份比較突出的上市公司有兩面針(行情,股吧)、天山股份、ST寰島等,其中兩面針7位高管均于9月19日將持倉量增加一倍,合計增持5.77萬股;賣出股份較多的則是恒生電子,期間有4為高管分別在不同時間合計賣出61.56萬股;天山股份高管王巖的父親兩次合計拋售22.85萬股公司股份;ST寰島離職半年內的高管肖玲在10月16日買入股票15.03萬股。
自10月17日至11月30日大盤下跌期間,兩市主板公司高管在增減持自家公司股份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分歧,滬市公司高管仍大規模拋售股票,深市公司高管則不斷地建倉。據統計,滬市9家公司期間有36條高管賣出記錄,賣出股份合計350.17萬股,較之前一階段的高管賣出情況,數量上明顯放大;買入記錄顯示僅有萊鋼股份(行情,股吧)和風帆股份(行情,股吧)2家公司高管,買入股份合計5.91萬股。深市38家主板公司有50條記錄為賣出,賣出股份合計55.74萬股;同期卻有50家公司107條記錄為高管買入,買入股份合計為99.73萬股,其中不乏安泰科技13名高管集體增倉的壯舉。
整體來看,A股公司高管在這兩個期間仍以拋售為主,上漲期間賣出股份的規模為買入股份的4.67倍,下跌期間賣出股份的規模為買入股份的3.84倍。另據統計,我國A股市場2007年前三季度重要股東二級市場股份增持量為54233.7萬股,股份減持量高達440184.78萬股,減持規模是增持規模的8.12倍,且減持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如此看來,不管股市“大起”還是“大落”,上市公司高管都對市場做出了敏感的判斷。盡管隨著近期大盤底部的逐漸明朗,高管們的信心正逐步恢復,但減持仍將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分析顯示,由于股改持股期限的承諾,近年來能夠實現流通的數量是明顯增加的,2007年由于股改獲得流通權的股份高達27億股,2008年則猛增到153億股,2009年進一步猛增到4013億股。正是流通規模的大增,市場面臨越來越大壓力,必然導致大股東或高管減持股票將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高管股份變動有三大動機:最主要的減持動機是為了套現,收回投資落袋為安;其次是在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對外發布前提早買入或賣出公司股份,以獲取高額收益;再次是個別上市公司出于一些特別目的,通過高管增持或者減持行為影響股價。盡管高管增減持公司股份往往會形成“示范效應”,使得市場資金不斷追捧高管買入股或冷落高管賣出股,但高管增減股份并不是股價漲跌的衡量標準。作為投資者,此時就應該密切關注公司大股東以及董事、監事和高管的減持頻度、減持價格和減持數量,將他們減持的信息與公司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分析,謹慎判斷公司的投資價值。對于高管“增持”行為,同樣存在著不確定性和市場風險,應理性分析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不要盲目跟風。(趙學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