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稅、加息等一系列宏調政策后,9月27日,央行、銀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全面提高第二套房貸首付比例,這是近年來監管層針對房地產市場最為嚴厲的一次宏調政策。房貸新政之后,商業銀行也面臨著房貸業務的調整,銀行利潤將受到極大影響。
第二套以上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調整至40%以上,利率上浮空間大幅提高,商業用房和商住兩用房首付比例同時上調,利用信貸手段進一步規范開發商囤積土地、房源的投機行為。提高購房首付比例,這是被市場公認的最具“殺傷力”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之一,隨著樓市逐日升溫,這一調控“壓箱之作”正在啟動。
二套房定義沒有統一標準
《通知》已經明確規定第二套房的首付將提至四成以上,利率也將調高為基準利率的1.1倍。而對于第二套房的界定,是以個人為單位還是以家庭為單位,仍然是現在市場爭議的焦點。按照央行的規定,“第二套房貸”要在央行征信系統中有過一次房貸記錄的購房者再次貸款購房的行為,而并不是此前一部分人理解的“在同一家銀行辦理兩次購房貸款”。只要一個貸款主體在這個系統中留下過貸款記錄,他(她)與其配偶再次辦理按揭貸款即為“第二套房貸”。但央行的個人信用信息系統基于個人身份證號碼來認定,也就意味著并不能直接查詢到親屬貸款信息。在實際操作中,各銀行出臺的政策讓人眼花繚亂,很多銀行對于“第二套房”定義仍“各自為政”,沒有形成行業統一標準。
以廣東省為例,中行是以家庭為單位界定,即是目前夫妻雙方無論以誰的名義按揭過一套房產,再次按揭購房都按照“第二套房”四成首付、最少1.1倍基準利率的政策來辦理。而招行、深發展、浦發行則是以個人為單位。事實上,此前在央行推出新的標準之前,已有股份制銀行受年度貸款額度限制,計劃實行二套房首付提高的方案,當時實施的銀行均以個人為標準。以個人為單位的認定,有很多漏洞,例如配偶、父母、其他親屬等購買,如果不算二套房,投機者仍舊可以通過親屬身份來貸款;而以夫妻為單位,則有可能會抑制正常的購房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業務調整遲遲未緊跟政策,導致政策嚴重滯后性,如果政策未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很可能會導致央行懲罰性政策的接踵而至。
股份制銀行困惑
很多股份制銀行的貸款額度都已經不足,早已收縮房貸,并已經實行二套房首付四成以上的規定。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股份制銀行的房貸收縮力度將會很大。房貸需求將減少,而優質客戶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由于今年房貸市場發展迅速,很多股份制銀行早在年中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全年任務的80%。在這么大的房貸數據基礎上,明年的房貸增長率不樂觀。而且一手房市場由于與房產開發貸款關聯很大,所以股份制銀行更沒有優勢。
近年,各銀行“對公業務”的利潤貢獻度一直處于下降之中,銀行業務正從傳統的以“對公業務”為主向以“零售業務”為主轉變。而個人房貸恰恰是最優質的零售業務之一。個人房貸不僅利潤可觀,而且風險也較好控制,畢竟房貸抵押物是實實在在的房子,一旦發生壞賬,銀行可要求變賣房屋,收回成本。但在目前的情況下,雖然房價高位運行,銀行房貸風險逐步累加。但個人房貸已經占到銀行個人貸款的70%以上,是銀行重點發展的業務,一旦房貸萎縮,對銀行利潤的打擊不言而喻,房貸風險雖高,仍是銀行無法舍棄的黃金業務。
中金億觀點
今年以來房價增長較快、樓市調控效果不明顯,所以加強調控是有必要的,但光是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首付比例,對需求會有一些影響,可是影響較小,也許還會有一些配套政策出來,包括加息、限外、稅收等一系列措施累積,影響便難以忽視。購房者對房貸政策還是比較敏感的,上月深圳部分銀行選擇性暫停二手房按揭就導致當月二手房成交量下降。房貸新政僅為一個開始,考慮到今年金融調控的連貫性,政策的疊加效應值得銀行注意。
國有銀行的貸款額度相對寬松,然而在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也需要進一步收緊口子。銀行主要應對購房者的條件,例如收入、職業等將作更多的考察,并且會對貸款的樓盤也進行考察,如果價格過高,也要謹慎放貸。加強對個人第一還款能力的分析,應通過對包括借款人的工作單位,稅務部門、工商管理部門以及征信機構等獨立的第三方調查,審核貸款申請的真實性及借款人的信用情況,不得僅憑擔保、抵押物等第二還款源發放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