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業的發展速度只能用“驚嘆”這個詞來形容,誕生十年來資產規模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0%以上,這令絕大多數行業望其項背。基金已經得到眾多投資者歡迎,成為城市居民首選的理財方式。
規模爆發性增長
以1997年11月出臺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標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歷經了近十年快速發展的歷程。尤其是近兩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資本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與此相伴隨,基金業資產管理規模也迅速增長。
目前中國基金業管理資產總規模已超過3萬億元,資產規模年復合增長率超過90%。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占股票市場比例已達25%。基金資產規模迅速增長的同時,基金投資收益率也在不斷提高,2006年,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128%,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超過之前7年收益的總和,約有半數股票基金與混合基金的收益率超過100%。
經過十年來的發展,基金業已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產品線,供投資者選擇。這些產品既包括傳統的股票、債券、混合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也涵蓋了ETF、LOF、保本基金、指數基金和QDII基金等。近幾年,個人投資者購買基金產品增長迅速,成為基金的主要投資者。目前基金賬戶超過9000萬,個人投資者持有基金比例約90%,城市人口的約15%至20%參與了基金投資。基金已經得到投資者廣泛的歡迎,購買基金已成為城市居民首選的理財方式。
目前基金管理公司59家,管理基金340只,其中前5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占總規模的34%以上,前十大公司規模已占50%以上,行業集中度已接近發達市場水平。自2003年起,基金業開始對外開放,目前已批準合資基金公司28家,合資公司管理的基金資產所占市場份額約為42%。
地位顯著提升
隨著基金業迅速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普遍認可,專家理財的投資理念和財富效應日益深入人心。“基金業在我國金融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顯著提高。”中國證券業協會會長黃湘平表示。
長期以來,銀行存款一直是我國廣大居民最主要的投資方式。如何適應居民多元化的投資需求,分散金融體系風險,是我國金融體系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證券投資基金作為一種大眾化的信托工具,為儲蓄向投資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黃湘平說。
2002年基金資產凈值占城鄉居民存款的比例為1.26%,而2006年底,這一比例提高到了10.73%。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布的《2007年第3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綜述》顯示,城鎮居民投資基金熱情連續六個季度刷新歷史紀錄。調查顯示,認為“購買股票或基金”最為合算的居民,超過“儲蓄”的比例,居民對投資基金的偏好明顯高于股票,特別是今年第3季度這種特征更為明顯。
從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國內基金管理公司在發展之初就引入了國際先進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來進行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基金作為股票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使中國股票市場的投機行為得到限制,而投資理念正在逐步深化。
“基金還推動了資本市場制度創新和發展。”黃湘平指出。股票發行制度的改革、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以及大宗交易的推出、傭金制度的改革、養老金和企業年金市場化管理,都在某種程度上與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作為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顯著提高了證券市場買方的議價能力,有力地支持了優質公司上市”,“同時也有利于抑制或規范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等行為的發生,維護投資者利益。”黃湘平說。
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不斷完善,中國基金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創新、規范和國際化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明顯趨勢。”黃湘平表示。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聚集,個人投資熱情高漲,機構理財業務需求旺盛,都將為基金業發展創造良好前景。人口紅利帶來的財富管理需求,將大幅度推動基金業的發展。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其中城鎮化人口5.77億,約占44%。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出現過兩次人口增長高峰,這兩部分人群構成了當前消費的主力。有數據表明,他們對金融產品有強烈的需求,對專業機構的財富管理有較強的認同度。目前中國養老制度已形成以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企業年金為補充的部分資金積累型的現代養老制度。根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中國養老基金資產將會達到1.8萬億美元,這將為中國基金業成長帶來最具潛力的發展及創新機會。
海外市場的擴展,也為基金業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市值已接近30萬億元,固定收益市場呈現了加快發展的態勢,金融衍生品交易擇機推出,所有這一切都為資產管理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記者 趙彤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