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星期,萬科的股東大會將討論59億元公司債的發行。而此前萬科剛剛完成100億A股定向增發活動,如此算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萬科在資本市場將融資159個億,這是其去年年底從資本市場融資額的4倍。
房地產企業募資頻頻
房地產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萬科并非個案,早在去年年底,房地產企業向資本市場頻頻張嘴要食之風就已漸現端倪。
去年12月份,萬科就曾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42億元,今年8月份,萬科又通過定向增發募集了100億元資金,增發所募集資金擬投資11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313億元。
就在萬科公開宣布增發的同一天,滬市中另一著名的房地產公司金地集團則宣布擬發行公司債12億元。其實金地集團也曾在2006年10月提交定向增發方案,募集資金30億元。今年金地集團在6月初完成45億元增發后,又馬上公開募集資金180億元。
除了這兩家房地產公司,還有諸如金融街、保利地產等房地產公司也先后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融資。
金融街曾于2007年1月采取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增發1.14億股,融資12億元,8月23日金融街公開增發3億股A股也已獲得董事會通過,保利地產最近也剛剛完成194億元的增發。
據有關方面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今年共有兩家房地產行業公司通過IPO登陸中小板,合計募集資金15.86億元;那些已經上市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則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和配股等方式,合計募集資金941.59億元。至此,房地產上市公司今年以來的融資金額合計達到1149.45億元。
滬深股市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哪個行業像房地產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融到這么多的資金。
銀根收緊所迫?
為何房地產公司開始頻頻轉向借助資本市場來進行融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由于上半年銀行收緊對房地產企業貸款控制力度所致,而今年下半年,業界普遍認為針對房地產業的緊縮政策還會越來越多,加息政策也會越來越密集,所以這些上市的房地產公司都頻頻借助資本市場來打通融資渠道。
數據顯示,目前房地產公司的整體企業自有資金僅在20%-25%,而“國六條”規定的比例底線則是35%,所以一旦銀行收緊放貸,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房地產企業怎樣獲得“錢”就成了最大的問題。已經上市的房產公司可以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而那些尚未上市的房地產公司也在謀求種種渠道上市。
如黃俊欽將旗下資產注入*ST金泰,借助*ST金泰上市,創造了資本市場個股連續42個漲停的紀錄。而此前,房地產公司也曾掀起了一陣借殼上市的熱潮。當時的宏觀經濟環境也是緊縮政策頻繁,房地產公司在銀根收緊的情況下開始借道股票市場尋求新的融資方向。據悉,在那段時間里,共有24家房地產企業通過借殼實現了資本化,并且在上市后兩年便大幅進行了增發、配股等再融資。
警惕風險潛入
收緊房地產信貸是本輪以抑制房價上漲、調整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為主要目標的調控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信貸收緊被視為房地產市場整合時機的到來,融資拿地成為房地產企業尋求未來生存、發展空間的關鍵節點。信貸收緊卻又適逢股市走牛,資本市場成為房地產企業尋求融資的最佳平臺。
原大摩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曾著文認為,政府對信貸的限制只是減慢了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步伐,并未能消除金融體系中過多的流動性。而一旦有了將資金從銀行體系引入房地產等資產市場的渠道,流動性過剩就會導致資產價格的膨脹。銀行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盡管受到一定限制,但是通過資本市場的種種融資手段,更多的資金正在以各種方式流入房地產市場。
不過專家指出,應當警惕房地產業的系統性風險向證券市場轉移,因為定向增發也好,借殼也好,其實只是把不動產轉變成相對流動的資產而已,而在房地產價值越推越高的今天,將高估值的不動產置換為流動證券,再在證券市場形成二次溢價,再次提升其價值,這將把在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帶給證券市場。(記者 楊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