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號工廠
2007年3月26日英特爾在北京宣布,將在中國大連市投資25億美元興建一個生產300毫米晶圓的工廠,代號Fab 68。
歐德寧在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決定把這個工廠命名為68號工廠,這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對英特爾、對中國都是這樣。我知道,“68”在中國意味著繁榮和發展,因此我希望,這樣一個吉利的數字為我們在中國也帶來好運。
英特爾大連廠是該公司15年來第一次在全新的地點興建晶圓工廠,之前,1992年在愛爾蘭建立了Fab10號晶圓廠,大連廠也是英特爾在亞洲的第一個晶圓工廠。這家工廠將主要生產芯片組。芯片組是用以通訊微處理器與內存以及鍵盤、鼠標輸入設備等系統。
歐德寧進一步補充說明:“這是在美國能夠生產的、也是據我們所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這個工廠將成為我們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也是美國政府出口許可所允許的在境外最先進的工廠。”
幾個月后,貝瑞特在訪問中國期間表示:“大連芯片廠的奠基儀式不僅證實了我們與客戶的業務利益能更緊密關聯,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做出的承諾。”
2008年9月英特爾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戈峻在接受《新商報》采訪時,強調了這次投資的效用:“即使是按照比較保守的評估,英特爾在連投資建設的大連芯片廠的投資放大效應也將超過10倍……而技術溢出也將成為這一項目投資的組成部分。”
2007年英特爾銷售收入383.34億美元。來自中國的收入達139.01億美元,占英特爾總收入的36%,增長14.2%。其規模已經大于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之和,并且仍維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其中中國大陸收入為52.95億美元,中國臺灣收入86.06億美元。美國銷售額為60.15億美元,占英特爾總收入的15.7%,同比增長9.6%。
當然,我們知道戴爾、惠普以及蘋果等電腦廠商的電腦相當比例由中國大陸以及臺灣的公司代工生產。邏輯上,晶圓工廠應該離客戶更近一些。
或者我們應該看一下,同期AMD的情況:2006年11月,郭可尊升任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同時兼任大中華區總裁,繼續負責AMD大中華區戰略決策及運營。
Gartner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第二季度,AMD在中國整機市場的總體份額達到28%,同比增長了6個百分點,在面向消費市場的臺式機市場的份額已達到43%。
郭可尊同時推動AMD向中國轉讓其低功耗X86微處理器核心技術。這被認為是美國政府許可轉讓的最高級別的核心技術。2006年9月在接受《計算機世界》采訪時,郭可尊強調:我必須要讓美國總部了解到,如果一個企業發展不能融入這個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里,這個企業不可能長期成功,可能只會取得階段性成功。
對此,英特爾有不同的看法,2005年12月貝瑞特第10次中國之行,期間貝瑞特評論:X86是AMD2003年從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購買的技術。這種技術主要用于手持設備終端上,真不明白中國為什么對它這么有興趣。中國需要得到的是最新的技術。
重歸摩爾
1965年4月,當時還是仙童公司的工程師戈登-摩爾(GordonMoore)在《電子學》上發表題為“讓集成電路填滿更多元件”的文章,文中指出,半導體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數量將每年翻一番。1975年他作了修正,改為每兩年翻一番。
在提及CEO歐德寧時,貝瑞特說:“我們CEO要做的事情其實跟以前的CEO沒有不同,就是繼續在技術領先方面往前走。”
無疑,進入新世紀,英特爾敏銳地抓住了筆記本電腦市場“釋放性增長”的機會,但是它在進一步提升芯片性能方面有所滯后,這使它遭遇了來自AMD公司激烈的競爭,價格競爭最終就侵蝕了收入和利潤。
自從2000年英特爾推出奔騰4以來,其中的NetBurst架構已經度過6個年頭。此前,微處理器的架構每兩三年就會重新設計,當然這是越來越難的事情。微處理器在架構不作根本改變的情況下,要提升效率辦法是提高頻率,當然這就增加了功耗,這一階段,IT論壇上充斥著電腦玩家各種散熱的方式。
當頻率攀升遇到困難時,更換處理器架構便是唯一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方法。2006年6月,如同一場及時雨,英特爾終于推出基于“酷睿2”Core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并在一個月后推出基于Core 架構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處理器。
Core架構全部采用65nm制造工藝,晶體管數量達到2.91 億個。針對桌面的開發代號為Conroe、筆記本為Merom,服務器則為Woodcrest,這些開發代號同具體的開發地點聯系,都擁有64位處理能力,均為雙核產品。Conroe實現了,40%的性能提升,40%的功耗降低。由于諧音,一些網友戲稱Conroe為“扣肉”,這應該更有利于產品推廣。
服務器可以更快速運轉,低廉的功耗節省了企業的開支。臺式機的體積可以變得更小,同時給用戶帶來全新的娛樂體驗。筆記本電腦用戶電池使用時間進一步延長,同時移動性能得以加強。
2007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44%;當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43%;到第四季度則提升至51%,達到23億美元。
英特爾重新強調了“Tick-Tock”滴答聲模式,歐德寧將其稱之為“模擬鐘表”。2007年,英特爾將注意力轉向45納米芯片;2008年,新的微處理器架構將再次面世;2009年,計劃將把小型化技術提升至32納米。
事后,就技術及管理這一話題,歐德寧說:“對我來說,我更加偏重于一些像在市場、客戶這些方面的判斷和才能,我認為這種才能和偏重對于以前這些CEO留下的傳統起到了相輔相成的作用。沒有說誰的就是對的,誰的就是錯的。”
2008年1月,歐德寧接受《今日美國》采訪時,被問及:英特爾經過了過去幾年的艱辛努力之后,手中的財富突然劇增。收益和市場占有率都起來了。這中間間發生了什么事?
歐德寧回答:技術是按周期發展的。我們一直比較幸運,至少在上個周期中的大部分時期是比較幸運的,因此才得到了很好的結果。我們已經重新調整了公司的業務重心,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精簡。我們將大部分研發力量集中在我們想爭取的方向上。
“我們擁有充足的財源。即使是在困難時期,我們每年也可以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