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前186)字子房,漢初三杰之一。戰國晚期韓國人(今河南新鄭)
傳為漢初城父(《后漢書注》云:“張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后,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司徒。后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后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后,在峣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采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外,子房功也”。傳見《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漢代開國謀臣張良,并非體魁雄偉、英氣非凡的人物。他身居亂世,胸懷國亡家敗的悲憤,投身于倥傯的兵戎生涯,為劉邦擊敗項羽以及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官拜大司馬之后,辭官歸隱,是漢初三杰當中,唯一一位甚得善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