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上海世博會呈現兩大創新亮點 動遷工作獲99%以上動遷居民支持  -廣州決定收回80宗閑置土地 堅決打擊囤積 下半年房價將加速上漲 -今年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25億元 因災死亡652人 陜西洪災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國大中型鋼廠實現利潤翻番 下半年鋼價不會有大回落  -滬深股市低開高走 滬指站上4400點 兩市總市值逼近20萬億元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8月1日起實施 優撫對象可享受3項優待 -3月末我外債余額$3315.62億 黑石大跌 國家匯投公司虧損5億美元  -5油企獲首批原油經營資格 民企可經銷成品油 高額投資成門檻 -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稱GDP應控制11%內 -中國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胡江云:經濟活動中要增強透明度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胡江云(中國發展門戶網圖)

 當前,增加透明度是比較時髦的。時下一部分農村中出現村務公開,一部分廠礦企業出現廠務公開,在公安部門(司法部門)、政府部門領域里也開始實行警務公開、政務公開。在當前的國際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下,和平與發展仍是兩個重要的主題,增強透明度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因為增強透明度有利于社會進步。

不僅如此,增強透明度對經濟活動也有著廣泛、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增強透明度是經濟自由的一個基本前提。從亞當·斯密開始到現代的經濟自由主義大師,無不提倡經濟自由,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主張“政府充當經濟的守夜人”。經濟自由意味著政府職能、市場主體行為等是公開、透明的,增強經濟活動中的透明度就成為其中的一個基本前提。當前,我國正在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要發展生產力,要增強綜合國力,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一條必由之路就是增強經濟領域的透明度。例如,政府部門對征收的稅種、征收辦法等不應當隨意變化和含糊不清,而應當及時向廣大公民(納稅人)通告和披露;相對應的市場主體——企業等應清晰本身應有的市場行為,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如自主經營和依法納稅)。

其次,增強透明度是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現代企業制度四大特征的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都離不開增強透明度,產權清晰就要明確投資人(股東)的權益和所有權,權責分明就要明確董事會、理事會的職能,政企分開就說明企業不承擔政府職能和政府不干預企業行為,管理科學就要培育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經理人員的聰明才智。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結構(亦稱法人治理結構,它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幾個層面),它在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建立良好的制衡關系。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制度是該結構的一個重要原則。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司治理結構原則》中明確規定,確保及時、準確地通告和披露與公司有關的重大問題,包括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所有權狀況和公司治理狀況的信息。

再次,增強透明度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關鍵步驟。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任何世貿成員都必須增強其在經濟活動中的透明度。我國也不可能例外,在申請加入世貿組織過程中,需要向世貿組織及其成員“通知”我國現行的涉外經濟管理政策和相應的政府管理部門;在加入世貿組織后,根據世貿組織的貿易政策審議機制,世貿組織成員要經常性地向世貿組織及其成員通報各自的具體措施、政策和法律,并且世貿組織對其成員的貿易政策進行經常性地審議。因此,我國必須增強政策的透明度和政策的可預見性。

我國長期以內部文件代替法律與政策,甚至“暗箱操作”,從而降低透明度,滋生腐敗和經濟犯罪,大大地降低了經濟效率。這不利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也不利于我國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我們深信,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會進一步增強透明度,并成為一種制度,以促進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組織,再次實現經濟的崛起、騰飛。(文 胡江云)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相關文章:
胡江云簡介
胡江云分析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現狀 仍呈增勢
圖片新聞:
長江上游強降雨形成新一輪洪峰 三峽工程首次發揮防洪功能
中國將在北部灣重點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緩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07年中國改革重點行業
· 中國經濟博弈高油價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