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此次峰會是自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以來的首次氣候峰會,預計有來自12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高級官員參加。
從1992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從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到2012 年的多哈會議,再到紐約峰會,二十幾年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在國際合作中發揮著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思路
減緩與適應并重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為減緩氣候變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小組,制定了有利于減緩氣候變化的《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實施了植樹造林等一系列有利于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和行動,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約束性指標,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等。
2008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明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以保障經濟發展為核心,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突出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并提出要減緩和適應并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
減緩是一項相對長期、艱巨的任務,而適應則更為現實、緊迫,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減緩與適應必須統籌兼顧、協調平衡、同舉并重。
正確處理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的關系,從根本上就是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2013年人均GDP不到3900美元,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進程中,同時面臨著發展經濟、消除貧困和控制污染、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等多重壓力。很多長期積累的環境矛盾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出現。如何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時間進入2012年,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道路。
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在降低能源消耗、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2013年,中國經濟保持了7.7%以上的增速。也是在2009年~2013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了2.2%、4.01%、2.01%、3.6%和3.7%。
中國選擇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動綠色發展的道路,為全球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990年~2010年,中國通過節能提高能效,累計節能量占全球總量的58%。
中國在2011年底公布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承諾,到2015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形成3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單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事實上,中國已經提前實現了部分承諾。截至2013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已下降28.56%,相當于減少了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