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專家學者解讀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主張

發布時間: 2014-09-24 09:36:43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王虔
關鍵詞: 發展 極端氣候事件 高碳 區域尺度 海岸侵蝕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專家學者解讀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主張

編者按:聯合國氣候峰會23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這次峰會正值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進入關鍵階段,國際社會普遍期待與會各國領導人為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達成協議提供新的推動力。

本報約請5位專家學者,解讀我國的相關政策主張,介紹我國國情、發展階段、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的努力和貢獻、面對的困難和挑戰等。

遏制全球變暖行動刻不容緩

秦大河

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研究結果證明,1750年人類社會工業化以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尺度的氣候系統變暖,20世紀中葉以來進一步加劇,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鑒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于1988年聯袂組建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影響、適應和脆弱性,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等問題進行科學評估。目前,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的3個工作組評估報告已全部完成,綜合報告將于2014年10月下旬完成。AR5以更多觀測事實證明全球繼續變暖,解析了工業化以來人類活動和全球尺度的氣候變暖之間的因果關系,強調了減緩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緊迫性,提出了全球溫升不超過2℃所需的條件。報告的發布再次引起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科學的關注。

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包括可能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冰凍圈退縮、水循環紊亂(水短缺等)、極端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受損、食物安全受到威脅、人體健康受到損害、災害加劇等等。

——水資源: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水資源風險將顯著增加,21世紀許多干旱亞熱帶區域的可再生地表和地下水資源將顯著減少,部門間的水資源競爭惡化。升溫每增加1℃,全球受水資源減少影響的人口將增加7%。

——生態系統:21世紀將面臨區域尺度突變和不可逆變化的高風險,如寒帶北極苔原和亞馬孫森林;21世紀及以后,加之其他壓力作用,大部分陸地和淡水物種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

——糧食生產與糧食安全:如果沒有適應,局地溫度比20世紀后期升高2℃或更高,預計除個別地區可能會受益外,氣候變化將對熱帶和溫帶地區的主要作物(小麥、水稻和玉米)的產量產生不利影響;到本世紀末糧食產量每10年將減少0—2%,而預估的糧食需求到2050年每10年將增加14%。

——海岸系統和低洼地區:將更多受到海平面上升導致的淹沒、海岸洪水和海岸侵蝕等不利影響。由于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城鎮化,未來幾十年沿岸生態系統的壓力將顯著增加;到2100年,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數億人口將受影響。

——人體健康:將通過惡化已有的健康問題來影響人類健康,加劇很多地區尤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健康狀況。

——經濟部門:對于大多數經濟部門而言,溫升2℃左右可能導致全球年經濟損失占其收入的0.2%—2.0%。

——城市和農村:許多風險集中出現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則更多面臨水資源短缺、食物安全和農業收入的風險。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提出,要實現在本世紀末不超過2℃溫升的目標,需要將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當量。為此,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要限制在5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即2010年排放水平;2050年全球排放量要在2010年基礎上減少40%—70%;2100年接近零排放。

就中國而言,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更是治理環境污染、改善空氣質量、保證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

氣候變化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產生深刻的影響,甚至制約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遏制逐漸失控的全球變暖趨勢,減緩行動刻不容緩。但是要達到控制溫升2℃的目標,時間緊、困難大,應按照各自能力原則,全球共同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從我國的環境外交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需要來看,國家層面應制定全面的氣候政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未雨綢繆,投資低碳未來,發展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行循環經濟,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造福子孫后代,保護地球環境。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