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鄉縣發改局深切感到:西鄉縣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2013年全縣地方財政收入僅1.8億元,而支出則達到17.9億元,保民生、保運轉壓力較大,短期內可以籌措資金保證污水處理廠運行,長時間則會對縣上和企業造成較大負擔。水源區大多屬于貧困地區,城鎮居民收入低,向居民收取高額污水處理費,與增加居民收入、不斷改善民生的宗旨不符。建議國家加快出臺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政策,給予財政補助,按污水處理量每噸給予0.5-0.6元的補助,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安康市南水北調辦最難言之處:一是中央投資比例不足,地方配套壓力巨大。21個污水垃圾處理項目,中央下達建設資金占項目總投資的65.6%,個別項目補助比例僅為40.7%;二是污水和垃圾收費標準比較低,難以支撐“兩廠”正常運營,大多處于虧損狀態。據統計,2013年,全市共處理污水2211萬噸、垃圾36萬噸,運營費共缺口6600萬元。安康市地方財力無力承擔如此大量、集中的投資配套壓力和項目運營費用;三是污水垃圾處理項目覆蓋范圍仍然有限。安康市基本實現了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縣級以上城市全覆蓋,但全市沿漢江及其重要支流兩岸分布著132個集鎮、近200萬人口,排污量巨大,因而難以確保漢江水質長期穩定達標。
將繁雜的“運行難”梳理一下,“三個方面”較為直露:水質如此清澈的區域,往往是貧瘠面較廣、經濟欠發達地區,因此配套資金力不從心;污水處理廠建設“先行”,收集污水的管網配套系統往往還在“圖紙上”,或“在來的半路上”;運轉起來,污泥處理、藥物、電、人員工資、技術培訓等費用不堪重負。
相信這一狀態是過渡階段,陜西在兩點上是毋庸置疑的:一、保護水源地水質的歷史使命;二、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一點在未來會越發顯得重要。另有一點希望,是最為懇切的,即一位水利專家在剛剛結束的“漢水進京與陜南發展”研討會上的呼吁:國家應將漢丹江水源地設為“國家級水環境保護特區”。(武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