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用制度保證天藍地綠水凈——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發布時間: 2014-09-01 09:24:2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環境
關鍵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重要生態功能區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生態環境損害 環境規劃 環境標準 環境監測 生態補償 排污許可

三 怎么做到過程嚴管

眾所周知,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污染物,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因此,必須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過程監管體系,盯緊、盯死可能產生污染的環節,堅決杜絕違法排污行為。

從國外看,強化過程監管的制度制約,是一些國家在環境治理中的普遍做法。以美國為例,針對大氣污染治理,1970年、1999年先后頒布《清潔空氣法》、《區域灰霾控制規定》,明確州與州之間、州內部的郡(市)之間都要加強空氣質量監測預警,完善地區間協調和合作機制,建立起覆蓋全美的立體式、全方位的監管網絡,為有效防治大氣污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我國情況看,長期以來,污染防治以屬地管理為主,強調地方政府的責任,但在實踐中條塊分割的弊端日益顯現,地方保護主義傾向突出。加之污染物具有流動性和復雜性,不是“木頭人”,不會呆在原地不動,而是“隨風飄流”、“隨波逐流”,從而容易造成“東家污染,西家埋單”的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責任不清、監管缺位,治理效果不盡如人意。

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決定了污染防治不能各自為戰,“各家自掃門前雪”。應打破區域界限,從監測預警、污染治理、生態補償等方面建立區域間聯動協調機制,實現過程監管的“無縫銜接”。

完善監測預警體系。監測是環境監管的“千里眼、順風耳”。監測準,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對污染防治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必須集中力量加強先進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完善環境監測網絡,強化監測站標準化建設,擴大監測范圍。目前,我國已經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環境監測機構,對主要污染物實現了分級分層的全方位監測,全國74個城市建成了496個空氣質量監測點位,2014年還將在全國116個城市新建440余個監測點位。

落實誰污染誰付費。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過程中,誰污染、誰付費,天經地義;誰受益、誰補償,理所應當。企業作為環境治理第一責任主體,應該加大投入,完善治污設施建設,加強生產全過程的環境治理,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損害。地方政府要對環境質量負總責,嚴格落實地方政府環境目標責任制,在環境治理上花大錢、出實招,還百姓一片藍天碧水。同時,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

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就是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跨地區、跨領域聯合作戰,建立陸海統籌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已建立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其他地方也要結合地理特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污染程度、城市空間分布以及污染物輸送規律,加快建立健全區域協作機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促進海洋環境保護與流域污染防治有效銜接,以流域為控制單元,建立流域環境綜合管理模式。

微評

環境警鐘日日驚心,生態保護時不我待。治理污染不能等風靠雨,而要主動作為。

霧霾“大兵壓境”,人人都是受害者;消除“十面霾伏”,人人都是主力軍。

環境保護既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守著青山綠水苦熬”的窮路,而要走“青山綠水金銀寨”的可持續發展新路。

只有用法律和制度才能捆住“權力”和“利益”的雙手,讓它們對環境少些干預和破壞,多些保護和建設。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