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2013年1月13日,故宮博物院被霧霾籠罩。新華社 王全超 攝
“北京咳”折射公眾對空氣質量的焦慮與期待
盡管在北京已經生活了三年多,但35歲的美國游戲軟件設計師安德魯?麥考密克至今仍不能適應這里的天氣。眼下,他已經計劃離開這個曾給他提供職業發展機會的中國城市。
“來北京后,我每天都會打噴嚏,感到胸口發緊。”麥考密克坦言自己是個煙民,并且小時候曾有哮喘,自己的亞健康狀態不能全歸咎于空氣污染,但是他說每當他回到美國,自己的各種不適就會消除。
正籌備要寶寶的麥考密克說:“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在這樣的環境里。”
按照如今一種流行的說法,麥考密克所患的癥狀被稱為“北京咳”。據說,這是居住在北京的外國人易患的一種呼吸道癥候,主要表現為咽癢干咳,即來到北京就發作,走了就會好。這一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北京干燥的氣候,另一方面也是由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的。
實際上,對北京天氣敏感的不只是外國人,最近嚴重的霧霾污染天氣也讓許多北京人難以忍受。1月10日,霧霾污染天氣蔓延中國中東部地區,直到1月16日以后才得以緩解,其中北京是“重災區”。不料,剛晴朗了幾天,19日北京再次出現霧霾天氣,空氣質量再現六級嚴重污染。
在22日開幕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咳”也是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討論的一個“熱詞”。
“我昨天出了專家門診,咳嗽病人約占60%,并且不少是年輕人,這與最近的天氣狀況有很大關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六醫院副院長、呼吸專業主任醫師危天倪告訴記者,冬天寒冷、干燥,本來就是呼吸道疾病多發時期,遇到霧霾污染天氣,情況就更加糟糕。
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流行病學辦公室主任闞堅力說,“北京咳”的現象不新鮮,十幾年前就聽說了。其實,空氣污染不僅引發咳嗽問題,還會帶來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這關系到2000多萬人的健康,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需要政府進行戰略規劃,統籌安排。”
公眾的關切得到了北京官方的積極回應。北京市代市長王安順22日向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對大氣污染治理著墨甚多。他表示,2013年,北京市將深化以大氣為重點的污染治理,加大PM2.5治理力度,切實做好壓煤、換車、降塵等工作,完成城區1600蒸噸燃煤鍋爐、4.4萬戶平房采暖清潔能源改造,基本實現中心城區“無煤化”。“確保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2%。”
“北京空氣質量的核心問題是人口問題。”北京市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認為,目前,北京環境對人口的承載力已經到了極限,人口增長隨之帶來的是機動車數量、能源消耗等各種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長。
近年來,北京人口以每年五六十萬的規模在增長。2012年年末,北京常住人口達2069.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7萬人。此外,北京的機動車已近520萬輛,城市建設開復工面積超過1.5億平方米。
“盡管治理難度很大,但政府應該有所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當代律師事務所衛愛民說,政府除了要完善嚴重污染天氣時的工廠限產、機動車限行等應急措施外,必須從源頭上采取治本之策,改變過度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而疏忽環境保護和民眾健康的發展模式。
專家提出,北京市至少應在以下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對中心城區進行功能疏解,將一些批發市場、車站、醫院等機構向郊區遷移;對污染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和關停并轉;發展公共交通,推廣新能源汽車;政府部門帶頭限制和減少公車;發揮專家優勢進行大氣污染研究,為國家提供決策參考等。
“當然,大氣污染是區域性的,僅靠北京的努力是不夠的。”衛愛民說,大氣污染治理需要天津、河北、山西等周邊省份共同采取有效措施,這需要國家進行統一部署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