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1年8月4日CCTV2《今日觀察》聚焦水流困局系列節目:追問城市“良心”,以下是節目實錄: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這是法國文學家雨果在小說《悲慘世界》里的說法。這個夏天,在接二連三的大暴雨面前,中國很多的城市卻沒能經得起考驗。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武漢、北京、成都、杭州……一個一個的城市,在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我們的城市到底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陳偉鴻和特邀評論員清華大學教授于永達、著名財經評論員張鴻共同評論。
武漢被淹,北京被淹,成都被淹,這個夏天到哪個城市去看海?大雨傾盆,不要讓城市的良心被淹沒,聚焦水流困局。
暴雨,暴雨,還是暴雨,一個多月來,全國各地都遭受了強降雨的侵襲,在大連、北京、武漢、杭州、鄭州等大城市,暴雨無一例外的造成了嚴重的內澇以及交通擁堵,人們正常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一時間傳說今天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你心愛的人去西湖邊看海,到武大可以隨意暢游的坊間調侃遍布了大街小巷。在杭州,進入梅雨季節之后,暴雨連降,由于市內排水不暢,除了城市內澇之外,大量積水涌入西湖。可以說,在空前的強降水考驗前,這些外表光鮮亮麗的大城市,都沒能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張鴻:城市內澇不僅僅是大城市的一個獨特問題
(《今日觀察》評論員)
今年的雨水是挺大的,而且挺集中,這屬于天災那部分,比如北京那一天是最集中的雨量是120多毫米/小時,武漢那天集中的是193毫米/小時,這個量是個什么概念?地下的排水管網是按照1到3年的雨量來設計的,就是30多到40多毫米/每小時,所以這個下雨量就很大,這是一個客觀的原因。
主觀上,有一些整個設計上的問題,而且也不僅僅發生在這些大城市。從2008年到2010年,全國有351個城市做了一個調查統計,大概60%多達到50厘米以上,發生過內澇,50厘米以上的內澇占了70%多,積水超過半小時的占到將近80%。這不僅僅是我們這些大城市遇到的一個獨特問題,只是最近的雨過多的關顧了這些大城市。
于永達:在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 未雨綢繆十分重要
(清華大學教授《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大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肯定要遇到一些問題,這是大城市病,或者叫城市病當中的一種必然現象。最近,韓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就是單位時間的降水量過多,導致城市功能方面受到了考驗。北京、武漢、廣州、上海、天津等等城市,發展的非常快,產業集中度比較高,人口集中度也比較高,公共設施等等方面集中度也比較高,一個城市承載這么多的人口或者產業,它必然會帶來一些比較緊迫的問題。那么,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是不是未雨綢繆也很重要。
在湖南長沙,記者來到了一片住宅區,這里緊鄰瀏陽河,是長沙市下水管網的入河排水口之一,今天記者隨勘探人員進入了管道內。
記者:底下這道有泥的這個印子,是吧?
勘探人員:對,它降暴雨肯定是有泥的。
記者:也就是說上次的那場很大的暴雨,達到了它的1/4處。
工程師告訴記者,這樣的排水管只是在新城區才有,而在長沙的老城區排水管網的歷史還要從清朝算起,對于這個地上面積已經擴展到3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來說,改造全市的下水管網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三年來,長沙投入1.5億元對市里1800公里的下水管網進行了勘測、清淤和整改,但這還只是市內幾千公里管道線的一部分。
而在武漢,我們看到了市水務局整理的一份6月18日全市防汛雨牌子分析材料,記者發現,其中88處漬水點中,有15處在原因中標明了施工管網堵塞,施工挖掘路面不平整,施工造成等等,這又是怎么回事呢?記者來到武漢市洪山區的一條大道,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片積水,積水位與地鐵施工工地門口,水色渾濁,里面甚至長出了藻類,還可以看到人通行時墊的磚塊,不難想象,暴雨時,這里嚴重的內澇情況。
工程負責人:我們都鋪好了,就是90公分粗,但是一改道以后,外面的晚上所有那邊開發區的,高層環建房的土方車都從那邊走,結果把下面管子壓爛了。
地鐵公司認為,水管管道已經屬于工地以外,不在他們的權責范圍內,所以沒有對下水管道進行重新鋪設。
工程負責人:圍墻里面不通的,外面不通的,我已經鋪好了以后,大家都認證好,開始走,壞了,現在(不是我們責任),對吧?
工程負責人說,整改單下來三個多月了,他們并沒有見到哪個部門把這條路封路做維護。記者為此事詢問了武漢市水務局,水務局表示,尚未定制出具體措施,記者還發現,在武漢市88處漬水點中,有6處標明了“泵站未建成”,“泵站未及時開啟”等原因,這是6月18日記者在武漢三環路遇到涵洞積水攔路時的情形,涵洞積水的最深處已經淹沒輪胎,一輛卡車在橋下熄火,冒出團團黑煙,在距三環300多米的一個車庫里,記者見到了正在打牌的泵站管理員。
姚先生(泵站負責人):每天我都到那里值班,現在沒電。
記者了解到,武漢市三環線建成后,正處于工程方面向管理方面交接的過程中,因此,在泵站的管理上出現漏洞,沒有人對管理費用負責,才形成了這次積水長時間無法排出的問題,武漢市水務局遭遇政府問責風暴,四人分別被給予行政警告處分,免職行政記大過、行政降級和行政撤級等處分。
于永達:我們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有一個誤區——打造大城市
(清華大學教授《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我認為官員應當承擔一定的責任,但不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城市的發展過程當中,是一個逐漸升級的過程,也是逐漸認識和逐漸提高的過程。從城市發展的總體來看,大城市應該是小中心,這樣承受的壓力就小,比如,遇到突然降雨,因為中心小,排水能力就大,可以迅速把這些城市當中的壓力舒緩下去。我們在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長期以來有一個誤區,就是要打造大城市,似乎是大城市是最有競爭實力的。因為大城市一方面所產生的GDP比較多,會給官員帶來政績,也給開發商帶來巨大的收益,城市的范疇越來越大,城市里邊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多。
張鴻:必須改變整體思路 “重地上、輕地下”是城市建設通病
(《今日觀察》評論員)
僅僅是處理現在任上的這幾個官員,恐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很難,因為它非一日之寒。前幾年,南京因為內澇也處理過相關的官員,但再遇到大雨的時候,還是會出現內澇,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思路。現在我們的思路是重地上、輕地下。比如,濟南維持地下管網的基金,每年需要一個億,但現在投資只有2000萬,而在國外很多的城市,地上和地下的比例甚至是1比1,上面蓋多少GDP的高樓,下面就應該弄多少GDP的地下管網,配套設施。
為什么說下水道是“良心”呢?因為它隱藏在里面,它看不到。它不產生持續的GDP,所以從地方官員的角度,相對來說,他不是特別有積極性地把地下建得更好。
城市的排水系統究竟應該從哪里開始建立呢?國際經驗有哪些值得借鑒?
于永達:從全民治理的角度上來解決下水道問題
(清華大學教授《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這還有關于我們整體發展的模式和理念問題,長期以來,我們有些領導干部認為城市化就是高樓大廈化,城市的競爭能力取決于城市的規模,地下的問題是另外一方面。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我認為城內建筑應該嚴格限制,從全民治理的角度上來解決我們下水道以及整個城市問題。比如,東京是一個人口、產業相對集中的城市,雖然大環境非常擁擠,但具體到了每一棟樓前、每一戶人家的環境里去,小小的庭院也造個假山,種上一些樹,栽上一些草,弄上一些花。如果單位、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團體共同來治理城市里的一些問題,包括下水道的問題,情況就會好一些。
張鴻:“城市的良心”需要制度支撐
(《今日觀察》評論員)
最近一段時間,各個城市不斷內澇的時候,我們經常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江西贛州的福壽溝,是宋朝建造的,它永遠都不會發生內澇,那個時候還沒有抽水機,它就是根據地勢設計的,能把水排出去,量還特別大。據說,即使有百年一遇的雨水,都不會內澇,所以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還有一個例子是青島,100年前,德國在青島建的地下管網,現在青島的這個德國建的老城區不澇,但是新城區就會澇,這就是態度和觀念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法國,藝術的把地下變成了一個城市,我們到法國去參觀,可以到地下博物館去參觀,法國的地下的下水道里面都有門牌號,如果你走在哪兒,鑰匙掉下水道里了,你可以打個電話,說明位置,就會有人幫你把東西找回來,據說,他們每年要接到3000多個報失電話,找回的成功率是80%。日本京都,雨勢達到了400毫米左右,結果沒事。因為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把極端的天氣考慮進去了。
我們怎么能夠建立一種制度,比如福壽溝當時的地方官叫劉彝,他在那只當了九年官,但他把這個城市當作他的城市,當成百年大計來做的。那么,我們怎么能夠在一任一任的官員輪換上,形成一個長期的城市文化、城市規劃,這就需要制度的保證。
傅濤:加強運行管理 要引入專業化的服務機構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今日觀察》特約評論員)
第一,落實排水責任制,我們擁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對城市排水負責,一般城市是城市水務局,或者它下屬的排水機構。第二,需要加強對地下管網的投資和管理,加強投資,包括規劃水平的提高,跟大都市的發展相適應;第三,非常重要,而且見效最快的就是要加強運行管理,迅速的通過相應的投資和工作,摸清排水的家底,對下面城市管網的錯接漏接,對各種城市管網上的一些要節點上的問題,要進行排解。要引入專業化的服務機構,城市排水不是說下了雨,就讓它自然排放,它是有運營管理,有專業度的,需要專業的隊伍來做,他們更懂得如何去梳理這種內澇的問題。
劉江永:要把下水道排水作為城市建設的第一要務來抓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 《今日觀察》特邀評論員)
第一,只有領導高度重視,下面相關部門才能引起重視;第二,要有橫向協調,現在很多問題是機制上、觀念和理念上的問題,關鍵要把下水道排水作為城市建設的第一件要務來抓;第三,有關技術的專業部門,必須去國外去考察排水下水系統,我們現在還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借鑒和學習;第四,設計要改變,完全把管子埋到下面并不科學,實際上應該有些半露天的,便于清掃。
張鴻: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是百年大計
(《今日觀察》評論員)
幾十年前,日本東京的井蓋是滑的,很多自行車和行人會摔倒,然后他就發明了一個游戲,就是由大家來自己設計凹凸型的井蓋,你設計的就放在你家附近,甚至開發了井蓋旅游項目,很多人都成了井蓋的粉絲,從這以后,就沒人因為井蓋滑倒了。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要以人為本,也要把城市當作一個整體的人,把排水當作人的循環系統的一部分,如果它哪堵了,那就是這個人生了病,城市不能帶著病狂奔,所以我們必須得有一種機制來保證城市的管理者把城市的建設當作一個百年的大計。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