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加劇洪澇災害
據國家防總8月4日發布的消息,今年以來全國共有28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受災人口1.4億人,因災死亡1072人、失蹤619人,倒塌房屋110萬間,直接經濟損失2096億元。
具體來看,這次受災比較嚴重的,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7月16日至24日,陜西安康市遭受百年不遇暴雨襲擊,先后兩次造成大范圍山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致使63人死亡、119人失蹤、155萬人受災,經濟損失達65.6億元人民幣。遭受如此嚴重的災害,與該地區的水土流失有關。安康地處陜西南部的秦巴山區,山高、溝深、坡陡、地薄,60%的國土面積屬于地質災害中、高易發區。一旦遭遇暴雨襲擊,災害很難幸免。
“水土流失最嚴重的表現形式就是泥石流,高強度的水流連泥帶石,沖擊力非常大,破壞性強。但如果那個地方植被比較好,樹根扎下去了,就能固定住,水不容易下來,下來也不容易帶走土,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正如沈國舫所說,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是有一定條件的,因而可以預防。
西部的災情讓人揪心,而在東北,洪澇災害也不容樂觀。這幾年,東北只要一遇暴雨,就有洪災發生。這固然與當地的水利設施落后,蓄洪抗洪能力不足有關,但黑土地上愈演愈烈的水土流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談到東北黑土區的水土流失,沈國舫頗為憂心。他說,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坡耕地上,由于這些坡耕地多采用順坡耕作的情況,致使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經測定,東北黑土區平均每年流失表土0.4~0.7cm??疾彀l現,東北很多地方耕地黑土層已完全消失,露出下層黃土,成為“破皮黃”。像這樣的土地,根本經不起沖刷,潰壩破堤的情況很容易發生。
同樣,在長江上游及西南諸河區,坡耕地的比重也很大,水土流失也極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
近四成國土面臨水土流失
在沈國舫參與的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綜合科學考察報告中提到,我國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水土流失狀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水土流失面積大,分布范圍廣;二是流失強度大,侵蝕嚴重區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復雜,區域差異明顯。
據水利部統計,我國現有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含風蝕),已占到國土面積的37.1%,且不僅廣泛發生在農村地區,還發生在城鎮和工礦區,幾乎每個流域、每個省份都有。
談到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沈國舫認為,首當其沖,是加劇了我國人地矛盾,直接威脅到我國的糧食生產安全和人的生存。我國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僅為1.39畝,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75畝,而我國因水土流失損失的耕地平均每年高達100萬畝。按現在的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東北黑土區1400萬畝耕地的黑土層將流失掉,糧食產量將降低40%左右;35年后西南巖溶區石漠化面積將增加一倍,屆時有近1億人失去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
沈國舫說,在水土流失作用下,土地越種越瘦,許多地方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例如貴州,人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65%以上的耕地是旱坡地,有的地方就是石頭堆中圍出一小塊地。老百姓有土就種,丟兩個玉米粒進去,秋天收幾個苞谷。天長日久,連那點土也被沖走了。”
同時,水土流失會導致江河湖庫淤積,加劇洪澇災害,對我國防洪安全構成巨大威脅。遼河干流下游部分河床已高于地面1-2米,成為地上懸河。全國8萬多座水庫年均淤積16.24億立方米,造成調蓄能力的下降。
除此以外,水土流失還成為我國最大的環境公害之一。一方面,導致土壤涵養水源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在流失大量泥沙的過程中,輸送了大量化肥、農藥和生活垃圾等面源污染物,成為加劇水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對我國生態安全和飲水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