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平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縣向國家和自治區財政爭取到793萬元的資金,用于修建尾礦庫,減輕尾礦對下游的危害。
同時,由于石墨礦導致河道被阻、黃沙淹沒農田,興和縣為此沿河修建了近10公路長、高三四米的防護堤。記者調查獲悉,僅修建防護堤的第三期工程耗資200萬元。
興和縣因礦移民,也耗資數千萬。
2009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召開《研究烏蘭察布興和縣尾礦庫安全隱患治理事宜》的專題會議,決定整體搬遷礦區居民。
4月3日,記者獲得的《關于興和縣石墨礦區居民搬遷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稱,搬遷移民總投資需3580萬元,其中542萬需要搬遷后自籌,另3038萬有縣市兩級財政出資。
自此,這個每年給當地財政繳納稅費不過500萬元的石墨礦,留下的后遺癥,耗費多級政府近億元。
一度泛濫的非法采礦
2008、2009年,查處的非法開礦達113起,生態被嚴重破壞;縣政府遂開始聯合整治
興和縣很多村民還反映,在治沙過程中,當地的非法開礦還曾一度泛濫成災。它們對當地生態環境也產生巨大破壞作用。
據興和縣森林公安分局副局長張寶介紹,僅2008年和2009年,該局查處的非法開礦、破壞植被的案件多達113起。
4月1日,興和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賈寬東告訴記者,該局連年組織執法人員打擊非法采礦,但執法之難讓人頭疼。
賈寬東向記者述說了這樣一件往事。2008年下半年,興和縣全縣關停采礦企業,但因鐵粉價格高漲,部分違法采礦者偷偷進山采礦。
分管執法的賈寬東帶著幾名執法隊員趕到現場,決定將挖山的挖機開下山。礦老板開著車也趕上了山,帶著三十多名工人圍住了執法人員。
賈寬東出示了證件,告知對方自己是國土資源局的執法人員,但對方根本不看他的證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