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原濕地面臨的生態威脅:鹽堿化和沙化層層逼近]
西部地區的生態問題及保護現狀
一方面,西部地區是我國的主要生態服務功能區;另一方面,西部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西北干旱區和青藏高原區又是我國的脆弱生態區域,抵抗人為干擾能力和自然恢復能力相對較弱。正因如此,西部地區成為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自1993年以來影響全國的沙塵暴和持續的沙塵天氣,1998年長江下游的特大洪水,敲響了西部生態環境惡化的警鐘,引起了國家和每個老百姓的強烈關注,西部地區幾乎成了沙塵暴、荒漠化等生態環境惡劣的代名詞。總結分析西部生態環境的惡化,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問題:
1.森林資源面積的減少和質量的下降,普遍存在于整個西部地區。根據《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國家環保總局,2002),西部林地面積從1995年至2000年5年減少89.1萬公頃,林地的減少雖然被認為主要是由于毀林開荒、濫砍濫伐所造成,但實際上1999年全面實施天然林禁伐之前國營林場大規模的森林采伐應該是主要原因之一。森林質量的下降表現在森林蓄積的持續減少(參見表1),1986年西部地區森林單位蓄積約為105立方米/公頃,到2006年則下降為78立方米/公頃。同樣,森工采伐也是森林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盡管1999年以來森工采伐已經停止,但禁伐前大規模皆伐式的砍伐,所造成的破壞會持續很多年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森林喪失,特別是在西部嚴酷的條件下,經過千百萬年演替形成的原始森林很容易經森工采伐毀于一旦。森林的退化消失是華南區喀斯特地區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西北地區濕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重要標志,而濕地荒漠化是沙塵暴的重要來源。
表7 西部地區生態工程實施情況
2.草原退化和荒漠化,特別是在西北干旱區,其次是在青藏高原區。根據《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報告》(國家環保總局,2002),西部草地面積從1995年至2000年5年減少235.3萬公頃,草地植被的退化必然導致嚴重的風蝕,風蝕則造成普遍的沙漠化荒漠化趨勢及沙塵暴(或揚沙)。草原的退化被普遍認為是由于過度放牧造成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家在西部牧區大力發展畜牧業,確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過牧問題。但造成草原退化的另一個更為根本性的原因卻沒有被充分認識到,即由于水土開發造成的水資源枯竭問題。在西北及青藏地區草原,用鐵筢摟發菜(一種藻類植物,因與“發財”諧音,加上媒體等的炒作,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餐飲的珍貴美食)也對很多地區的植被造成嚴重破壞,這種破壞甚至比“過牧”更加嚴重。
表8 大熊貓規劃新建保護區(面積單位:公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