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理:防控“引狼入室”
“有人把外來入侵生物比作‘偷渡客’,客觀地講,有些生物是我們為了良好的意愿有意引進的,但由于疏于管理才變得失控。”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潤志研究員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說,外來入侵物種的引入路徑一種是有意引進,包括用于養殖、種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種,用于生物防治、綠化、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目的的引進;另一種是無意引進,包括隨航空、陸路、水路運輸工具和壓艙水的引入,隨進出口貨物和包裝材料的引入、旅客無意引入等;此外還有自然入侵,是指物種隨風媒、蟲媒和鳥等媒介自然傳播或海洋垃圾漂移。
“作為寵物的巴西龜,作為觀賞植物的加拿大一枝黃花,作為改良土壤、綠化海灘的互花米草,作為食物的福壽螺以及以飼料形式引進的鳳眼蓮等,這些都是有目的性引入的外來物種。”張潤志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前在我國從北到南的幾乎所有的寵物市場上都能見到的巴西龜,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種之一,我國臺灣已經報道巴西龜對當地龜種群的破壞,同時巴西龜也是疾病傳播的媒介。1979年曾經作為改善環境從美國引進的互花米草,1980年10月在福建沿海等地試種,1982年擴種到江蘇、廣東、浙江和山東等地。“當初引種的目的是為保灘護岸、改良土壤、綠化海灘與改善海灘生態環境。現在這個物種已經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香港大面積逸生,1990年福建寧德東吾洋一帶的水產業一年的損失就達1000萬元以上。這個物種已經影響沿海地區當地漁業的產量,是威脅紅樹林的一個嚴重問題。”張潤志說。
“就在我們對已經引進的外來入侵物種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們還在以空前的速度和數量引入更多的物種”有環保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反映說。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雜草籽隨大宗糧食進口而無意引進也是外來物種入侵我國的另一主要通道。
據了解,我國海關1999年7月從日本、美國等地進口的機電、家電等產品使用的木質包裝上59次查獲號稱“松樹癌癥”的松材線蟲,2000年多次從美國、日本等地進口木質包裝材料中發現大量松材線蟲。
“公眾應該有意防范對外來物種的無意引進。像臭名昭著的德國小蠊,人們隨身攜帶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運的貨物就可能把它帶上旅途,即便隨手帶回來的幾個洋水果都存在著極高的生態風險。”王捷說。
環保部自然生態司王捷處長稱——
生物多樣性毀滅猛于金融危機
在當今全球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愈演愈烈,生物多樣性加快喪失的趨勢下,我們該如何應對?5月20日,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環保部自然生態司生態安全管理處王捷處長。
《中國經濟周刊》:為什么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王捷:生物多樣性現狀中的瀕危物種一旦滅亡,便不再重新出現,這就是“生物演化不可逆性”。生物多樣性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的重要特征和基礎。可以說,沒有生物多樣性就沒有我們人類。
有關資料指出,生物多樣性毀滅所帶來的直接損失每年達2萬億到5萬億美元。這比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損失還要大,況且這個損失每年都會發生。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
王捷: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根據《中國物種紅色名錄》2004年的評估結果,我國的魚類、哺乳類和裸子植物類的瀕危程度大大高于世界水平,我國物種目前狀況可能比預想的更為嚴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護,受到威脅的物種將都可能走向滅絕。
《中國經濟周刊》:有哪些主要因素在破壞著生物多樣性呢?
王捷:全球氣候變化,如臭氧損耗和氣候變暖;濫捕亂獵、掠奪式的過度捕殺利用;森林砍伐、農業開墾、水和空氣污染等導致物種地區性滅絕或者數量急劇下降的生境喪失和破碎化;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對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不斷增加的需求導致的生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甚至消失;再一個就是外來入侵物種。
《中國經濟周刊》:對公眾來講,我們將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和防范外來入侵物種?
王捷:防止外來入侵物種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只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一個重要來源是隨貿易、運輸、旅游等活動而帶入境內的無意引進,從這個角度上說,教育公眾對防范外來生物侵害非常重要。
加強外來物種入侵教育,提高全社會的自覺防范意識,不要隨意攜帶、引進和種植外來入侵物種,不要隨意放生寵物,避免好心辦壞事。正是由于人們不了解外來入侵種所帶來的危害,具有文化含義的“做善事”造成了外來物種侵入。有研究顯示,在放生的鳥類中,有6%是外來的,多數魚類、龜鱉類更是在國外捕獲用來圈養的物種。
《中國經濟周刊》:政府層面在應對外來入侵物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捷: 2003年,我們就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外來入侵物種的全面調查,發布了《關于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工作的通知》,并聯合中科院發布了《全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此后,組織對全國27個典型自然保護區的外來物種入侵情況進行了調查,制訂《生物物種環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納入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同時,環保部還在組織制定《自然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和《全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將擇機向社會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