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垃圾收費改革調研試點的建功南里采用分類垃圾桶,增強了居民環保意識。本報實習生 王磊 攝
在本次人代會上,北京市發改委提交了《關于北京市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其中提到,今年將穩步推進價格改革,認真搞好垃圾收費等政策落實。對此,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市市政管委獲悉,今年,本市有關部門將著手完善垃圾收費政策,實行垃圾計量收費,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年內,本市部分單位和社區試點垃圾計量收費,具體試點方案將于春節前出臺。
■關于收費對象
初步擬定物業和單位
市市政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計量收費試點操作的初步構想是以物業和單位為一個收費對象,收費對象的垃圾按照容積和容量,對超出部分的垃圾實行超出計費。
垃圾計量收費政策的改革將主要以示范單位、試點小區為依托,重點在垃圾流向的中間環節———密閉式清潔站,規范計量標準,建立階梯式計費的管理收費體系,按照“多產生多付費,少產生少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的原則,逐步實現垃圾收費的經濟杠桿調節作用,促使企事業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主動采取措施分類減量。
■關于收費方式
已擬定三種備選方案
市市政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現有的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三種備選方案:一是按照各區縣垃圾密閉站收集的垃圾小推車的數量進行計量;二是直接對垃圾運輸車運來的垃圾進行稱重;最后一種是按桶計量,即超出一桶收取一定的費用。
目前北京市執行的是清運垃圾托運費每噸25元。改革后,將在此標準上適當調整收費政策,按照“減量減費,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征收垃圾費。
年內,本市將選擇部分單位和社區試點垃圾計量收費,制定可行性的操作方案和計劃。目前試點小區采取的具體形式尚在研究中。
■關于改革摸底
18個區縣調研完成
據了解,2007年9月初到11月底,市市政管委曾委托專業的市場調查公司,先后分四批進行垃圾日產生量的摸底調研。調研對象按照人口比例,在18個區縣共選擇了30個小區、1500戶居民,另有70家社會單位參與了調研,基本摸清了居民每日每月垃圾產生的基本量。目前市場調查公司正在制作調研分析報告,報告出具后將提交給市市政管委,為垃圾收費、垃圾處理補償機制等相關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據。
調研小區回訪
試點居民倒垃圾前先稱重
劉英(化名),一名普通的市場調查員。2007年11月,公司安排她做垃圾數量統計問卷。隨后,劉英在委托單位———市市政管委渣土處指定的西城某高檔小區做問卷,然而,她卻遭遇了閉門羹———小區居民沒人理她。“人家一聽每天用電子秤稱各種垃圾,都不理你。”
一般的問卷調查,可能只是問點問題或者幫著填張表,但這次要做一周的垃圾分類、稱重、計數填表,小區沒有一戶居民愿意做,即使送禮品。“好幾次敲門,居民一聽天天稱垃圾,直接就轟我。”劉英說。
后來,市市政管委渣土處建議她去西城區大乘巷做問卷調查。大乘巷共有兩棟樓,是西城區教委家屬樓,因1996年率先在全國試點垃圾分類而聞名。該小區沒有物業公司,由志愿性質的居委會管理。
在居委會主任崔湘文的幫助下,劉英選擇了15戶居民,每家發放三種顏色的垃圾袋,其中紅色垃圾袋用于裝其他垃圾,白色垃圾袋裝可回收物,黑色垃圾袋裝餐廚垃圾。居民每天倒垃圾前都要稱出各類垃圾的重量,然后到居委會報數,崔主任負責記錄。“我們選的居民都是小區的各樓樓長,覺悟比較高,同時考慮到家里的人口數量、年齡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選擇調研對象。”崔主任說。
試點居民表示,當時調查員給他們每家發了一個秤,每天都要稱不同類型的垃圾重量。“對于調研我們表示理解,不過調研那一周確實有點麻煩,衛生間的手紙每次稱量時秤上都顯示不出(太輕),一周下來都沒有多重!”作為調查對象的居民吳阿姨說。
在大乘巷試點的同時,北京市另一個垃圾分類示范試點小區———建功南里,也正在進行垃圾稱重的調研。“我們這里一共選擇了16戶,超過70歲的老人不能作為調研對象,因為老人一般家里的垃圾較少。”物業公司分管垃圾工作的黃師傅說。
上世紀80年代,北京市統一對各個單位收取衛生費(垃圾費),不對居民征收。
1999年9月1日,北京市開始正式向居民征收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對象為納入城市管理的北京市居民戶和按規定需辦理暫住證的外地來京人員。其中,前者每戶每月交納3元,后者每人每月交納2元。同年,北京下發通知,要求當年7月1日后,物業公司管理的居住小區居民生活垃圾清運費調整為每戶每年30元,而之前是21元。
2007年4月,市發改委發布十一五時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方案提出,探索垃圾收費機制,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探討垃圾處理費用收取方式與分配原則。對城四區下放垃圾處理的事權及財權,研究建立經濟補償機制,由垃圾產生區縣向設施所在區縣支付合理的經濟補償,平衡區縣間的利益關系。對區縣垃圾排放實行總量控制,核定垃圾排放控制指標,探索實施階梯式收費方式,超限額部分實施加價收費。
各方反應
居民
計量收費能促進垃圾分類
西城區大乘巷居民王先生說,如果是多產生多付費,計量收費應該會促進居民提高垃圾分類,提前把可回收的垃圾分出,把餐廚垃圾分出,這樣對改善環境利用資源都有好處,比如我們小區垃圾分類時間長了有這樣的意識,但有的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高,這樣會提高他們垃圾分類的意識,但關鍵是我們把垃圾分好了,最好有人定期來清理,處理時要把垃圾分類好了,這樣才能達到效果。
小區居民吳女士表示:“如果實行計量收費,到底是由誰來計量垃圾,最好有人來監督。小區要是雇專人負責,也最好有相應的人員來監督。”
物業
應提高垃圾清運費標準
華潤置地北京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建功南里小區總經理助理尚文輝表示,如果改革以物業為單位,按照“多污染多付費和減量減費原則”,根據垃圾量多少付費。如果垃圾增加了,則物業多繳納費用,如果垃圾減少了,物業少繳納費用。但從現階段情況來看,物業在垃圾費收繳方面還是可能遇到一些困難,即使垃圾費用已經很低了,還存在收繳不齊的情況。如果小區的垃圾費用增加了,物業必定應該轉嫁到居民身上,但這樣操作的過程中,有可能造成雙方矛盾的產生。
如果想垃圾費用減少,物業需要增派人手承擔二次分揀工作,目前該項人力的投入基本都是由物業在承擔,如果需要增加人手,則物業可能相應提高垃圾清運費用,超出30元的標準。如果是這樣,是否舊的標準也要隨之更改,讓物業有法可依。
居委會
建議按人頭來收費
大乘巷居委會主任崔湘文表示,如果是改革,建議按人頭來收費,家里人口多的就多交費,人口少的就少交費。
我們小區有一戶家里房子租出去了,屋子里一共住了12個人。每天他們家都往外倒很多垃圾,但是交的費用還是每月3元,這樣與兩口之家對比就有不合理之處,他們產生的垃圾多就應多交費,建議按每人每月交1.2元到1.5元左右,比如家里有三口人,一戶每月交3.6元到4.5元之間,按現在的標準是3元/戶/月。但如果家里只有老兩口,一戶每月可以交2.4元到3元之間。那戶12個人的,一個月交14.4元到18元,通過我們實行垃圾分類的實踐,一年下來總的費用會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很多,可以用于多雇用人員來清理小區的環衛衛生或購置其他一些環衛產品如垃圾袋什么的,比較合理。
環衛企業
希望推進收費市場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環衛集團內部人士稱,自2006年改制后,由于環衛企業獨立核算財務,各區縣政府繳納的垃圾轉運處理消納費用是企業的主要財務來源。目前老百姓的收費直接對應的主要是所屬區縣, 不與環衛企業直接發生關系。環衛集團垃圾處理部門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區縣政府繳納的垃圾轉運處理消納費僅夠用于垃圾轉運、填埋的費用,而對于使用新工藝堆肥再利用的費用現在是企業在投入。雖然現在已有部分小區物業直接和環衛企業簽訂合同,但數量并不多,希望能推進收費市場化進程。(文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