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999年,為處置四家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信達、長城、東方、華融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相繼成立,對口接收四家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成立之初,財政部分別向每家公司提供100億元資本金,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分別向四大國有銀行發行數千億元不等的債券來購買總計1.4萬億元的不良資產。此外,四家公司通過央行再貸款,以及發行金融債券等渠道,籌措資金以購買不良資產。
當初給資產管理公司設定的10年存續期已滿。11年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防范金融風險、穩定金融市場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然而,隨著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任務的完成,資產公司也面臨發展方向的選擇。近年來,資產管理公司該何去何從,一直是金融業內眾說紛紜的話題。日前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的“大幕”正式拉開。
何以率先商業化轉型?
通過精細化處置,信達把不良資產的“枯樹根”加工成“藝術品”
11年前,信達公司在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率先成立。今年,在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探索中,信達再次走在最前面。
在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達在資產收購與處置、債轉股、資產重組與上市等各項業務上,一直保持領先優勢,這無疑是信達成為首家轉型試點的重要原因。據了解,截至2009年末,信達累計收購和受托管理國有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賬面本息1.48萬億元,累計回收現金2441億元,向有關銀行支付債券利息和再貸款本息1966億元。
債轉股方面,信達對238戶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債轉股,轉股金額1009億元,占四家資產公司債轉股總額的49%。轉股后,企業負債率平均下降30個百分點,大批企業實現了扭虧為盈。債轉股后的中石化、中海油、中鋁等大型國企已經成功上市,一批企業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成為國有經濟的重要支柱。
信達股份董事長田國立說,隨著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任務的完成,資產公司面臨發展方向的選擇,一些從業者開始厭倦這一行業,謀劃轉行。信達則認為,國家需要有一支專業的“救火隊”來維護金融穩定和保障經濟健康發展。信達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經過數年磨煉,信達在不良資產管理處置方面始終走在前列,成為信達商業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在業內,信達的一些不良資產處置理念讓人印象深刻。一度很盛行的“冰棍理論”認為,不良資產將隨時間的推移加速貶值,因此應當盡可能加快處置速度。對此,田國立則提出了“根雕理論”,即通過深度加工和精細化處置,把不良資產的“枯樹根”加工成高附加值的“藝術品”。此后,隨著不良資產市場資源供求關系變化,信達又提出不良資產處置要從過去的“漫灌”轉變為“滴灌”,從粗放式經營轉向精細化經營。
連云港項目的上市,充分體現了信達“精耕細作”的風格。據介紹,這個項目涉及債權金額2.9億元,當時企業反復要求減債。對信達來說,減債也是最簡便的做法。但是,信達經過8年努力,歷過三次重組、三次上市申請,終于讓連云港項目上市,企業脫胎換骨,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信達作為主承銷商,設計完成了國內首單券商直接投資業務,回收現金1.7億元,并轉股持有上市公司2990萬股股權,實現了較大增值。
轉型方案亮點何在?
不僅可以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還可以收購非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的不良資產
商業化轉型對于信達意味著什么?田國立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從事政策性業務,更多的是依靠責任感。今后則要直接與市場接軌,接受來自市場的考驗,在經營體制和理念上都將會出現“脫胎換骨”的轉變。為國家化解金融風險,為客戶提供全能服務,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為員工搭建發展平臺,為社會承擔更大責任,這是信達轉型后追求的目標。
據了解,在此次的轉型方案中,財政部以信達商業化業務對應的凈資產作為出資,采取獨家發起設立的方式,將公司整體變更為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承繼公司的資產、機構、業務、人員和相關政策。目前,信達股份注冊資本251億元人民幣,財政部持有100%的股份,依法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而方案也明確,信達股份可適時引入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擇機在境內外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
對于原來的政策性資產和負債,此次轉型方案明確,政策性業務的剩余債轉股資產和剩余債權資產以2009年6月30日為基準日,由信達股份以中介機構評估值為基礎買斷;信達公司向中國建設銀行定向發行的2470億元債券,剝離至信達股份表外,財政部與信達股份建立共管基金,專項用于償還2470億元債券。共管基金的具體管理辦法,則由財政部另行制定。
按照先前的有關規定,資產管理公司只能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而此次信達轉型則突破了這一限制,不僅可以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還可以收購非金融機構以及企業的不良資產。根據方案,信達股份在保留現有業務和職能的基礎上,開展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服務業務。繼續以不良資產處置為主業,進一步擴大不良資產收購規模。在行業重組和產業整合方面發揮專業優勢。進一步做好破產管理、風險管理咨詢、投資咨詢、財務顧問以及投資等業務。
此外,試點方案對于信達的經營機制改革也提出了目標。信達股份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不斷健全內部決策體系、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公司現有的辦事處,要更名為分公司。同時,建立完善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激勵約束機制。
為何“轉型不轉行”?
只要有不良資產,就有信達的生存發展空間
對于信達未來的發展戰略,田國立明確表示,改制的目的就是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從經營戰略上講,信達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然要以不良資產經營為核心,堅持以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為發展重點,打造綜合化、國際化的金融集團。也就是說,信達要堅持以不良資產處置和托管清算為主業,“轉型不轉行”。
然而,把不良資產處置作為主業,一個關鍵問題是,是否存在一個源源不斷的不良資產供應源。對此,專家認為,不良資產產生的原因,有經營水平、投資目標失誤等偶然性因素,但也有很多系統性的原因,比如經濟轉軌、產業升級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經濟轉軌、產業升級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也難以避免。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良資產的產生有必然性。
田國立也認為,從國內外的情況看,不良資產產生的土壤不可能完全消除,特別是經濟周期的“潮起潮落”。只要有不良資產,就需要一支專業化隊伍,就有信達的生存發展空間,而且空間非常大。金融機構的生生死死亦是如此,新機構的誕生容易,但“死”很難。要實現“安樂死”,要想對社會沖擊小、代價小,沒有專業隊伍不行。
不過,雖然不良資產處置盈利能力很強,但周期性特征非常明顯。資產公司如果只做不良資產處置,業務經營就可能出現連續性、穩定性的問題。田國立表示,今后,信達不僅要繼續拓展國內不良資產市場,而且要探索拓展海外不良資產市場,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在做好做強不良資產主業的同時,繼續辦好多元化金融服務業務,探索綜合經營的路子。目前,信達在證券、保險、基金、信托、租賃等方面的業務平臺已經搭建起來,下一步關鍵是要辦出特色,形成核心競爭力。要圍繞不良資產主業來發展,同時要積極為中小企業服務。
“現在,信達基本上是一個全牌照的金融集團,每個金融業務平臺的業務定位都很清晰,所以盡管現在看多數平臺實力還弱小,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的實力一定會大增,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田國立認為。記者許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