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8家企業集團之一,上海水產集團正在謀劃將遠洋捕撈核心業務借殼上市。
華立科技(11.99,0.00,0.00%)(600097.SH)4月7日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華立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已與上海水產(集團)總公司達成合作意向,正在就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進行商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海水產集團計劃將其旗下遠洋捕撈業務上市融資,涉及到公司旗下4家與遠洋捕撈業務相關的子公司。而遠洋捕撈正是上海市國資委為上海水產集團核準的核心業務。
上海水產集團此次將核心業務上市融資,正吻合新一輪上海國資改革的新思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推動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
此前有媒體報道,按照《上海市十一五國有資產調整和發展專項規劃》,到2010年底,至少將有700億元左右的國有資產注入上海的71家國資控股上市公司。
上海國資委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700億元是根據規劃推導出來的數字,雖然對700億元的數據不完全認可,但這確實體現了上海國資改革的一個方向。
上述人士指出,上海水產集團主營業務上市符合未來國資整合的方向和路徑。事實上,在新一輪國資改革思路中,過去的行政劃撥已經逐步淡出,而采用股權和資本市場手段進行重組,則成為大勢所趨。
資本手段
根據公開資料,上海水產集團是集漁業捕撈、國際貿易、水產批發、食品加工于一體的大型水產企業,下屬有30多家全資、控股和參股企業,總資產17億元,年綜合銷售額30億元以上,年進出口額3800萬美元,集團以遠洋漁業為主力業態。上海國資委網站顯示,上海水產集團的核心業務為遠洋漁業及水產品精深加工,培育業務為水產品批發市場經營與管理。
“遠洋漁業是公司的核心業務,這次上市也是為了把這塊業務做強做大,打造一個上市公司平臺。”4月28日,一位了解此事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上海水產集團都有較強的上市融資意愿,公司購買組建船隊等都耗資較大,自有資金有限,而上海市國資委作為出資人和大股東,也不可能滿足公司大部分投資項目。
“今后會更加考慮用資本的手段,通過股權交易的方式規范化企業重組。”上海國資委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從各方面的跡象來看,今后上海國資將借助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和規范性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一是在國有資產整合基礎上積極推動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一是提倡對國有大集團的非主業資產通過市場、橫向合并重組等方式,有步驟、分階段地加以剝離或退出,促進企業資產向關鍵領域、核心業務集中。“具備條件的實現整體上市;不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逐步把優良主營業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水產集團的重組正是這種思路的體現。
這也意味著,上海國資控股下的71家上市公司中,相當部分都會因這兩種做法而發生資產注入或者剝離。
2007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國資委已經開始大力推動核心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注入資產116億元,完成ST大盈(600844.SH)、ST棱光(600629.SH)等業績差公司的重組、海通證券(51.99,3.82,7.93%)(600837.SH)借殼都市股份。運用資本力量推動重組的動作十分明顯。
明晰主業
“這一輪上海國資改革,有點靠近央企改革的意味,確定主業后,做不到行業前幾名的就被淘汰。資源更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一位長期關注上海國資的人士評價說。
事實上,給一批國資企業劃定主業,正是為了確定將來的國資進退路徑。
上海市國資委日前對外公布了兩批共24家國有大型企業集團的主業范圍,其中包括上汽、電氣、百聯、光明、建工等多個支柱行業的領軍集團,這是上海第一次明確界定大型國企主業范圍。
這兩批24家大型企業集團主要分布在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涉及汽車、裝備、商貿、航運等多個地方國資優勢行業。每個集團的主業一般分為核心業務和培育業務兩部分,業務定位明確,范圍集中。
“核心業務和培育業務都是主業,培育業務是指現在體量還不大,但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業務,或者說是未來的核心業務。”上海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解釋說。
例如,上汽集團主業中的核心業務定位為“汽車及相關零部件、整車制造、汽車服務貿易”,而主業中的培育業務定位為:“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與汽車相關的系統集成增值服務、汽車二手車及汽車零部件售后市場相關的業務、與汽車相關的循環經濟業務”等,全都圍繞汽車制造、服務及未來研發體系。
作為上海國資委出資監管的唯一汽車集團企業,上汽集團必然在上海汽車(15.74,0.82,5.50%)制造業未來發展戰略中承擔重要的角色。
這種思路下,上汽集團開展了一系列的兼并收購,除了受讓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上柴股份(19.20,1.03,5.67%)(600841.SH)外,上汽集團還與南汽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收購上柴股份,提高了上汽集團商用車的配套能力;收購南汽集團,上汽集團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得以大幅提升。這種不同于以往以行政力量推動重組,凸顯大集團主業的做法,可以看作是未來上海國資整合的方向。
國資進退
“主業確定后,非主業也就有了比較明確的邊界。”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指導督促企業加大對非主業的調整整合,推動國資向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價值鏈的高端集聚。
截至2006年年末,上海地方國有資產總量8467.74億元。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8家企業集團涉及79個行業,有近11%的資產散布在餐飲、造紙、木材加工、建筑裝飾、塑料制品、紡織服裝鞋帽等59個一般競爭性行業,國資布局過散。
去年年底,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楊國雄在會議上表示,上海國資今后將通過分類引導實現進退有序,推動國資向優勢行業、關鍵領域集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楊國雄指出,對不以盈利為導向的非經營性國資,如文教科研、衛生體育等領域的國資,要根據實際需要,一方面保留或加大投入,保障其正常功能發揮,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方式剝離其附帶的經營性資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而對以社會公益為導向的政策經營性國資,如水、電、煤、氣、路橋、管網、公交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2655.249,118.11,4.66%)領域的政府投資企業,不宜輕易實施市場化退出,要采取產權多元化予以保留,有的還要加大投資;對以競爭優勢為導向的戰略經營性國資,特別是上海支柱產業國資,應在確保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基礎上,盡快明確主業。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國資委內部也有一些困惑。
“錦江集團從事餐飲旅游,百聯集團主業是商業,應該都算是一般經營性國資,但是這么大的盤子,如何能找到能夠接盤的民營資本呢?”上述國資委人士表示,國資進退,不能一概而論,也要看企業的具體情況。本報記者 沈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