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公務員是金融風暴最急需保護群體?
河南省獲準將全省公務員平均每月津貼補貼增加300元;在河北唐山,在職人員津貼補貼總水平在上年基礎上人均提高600元/月;中直機關一個部委下屬單位在10月末普通科員增長300元/月……這個冬季因此成為一些地方公務員事實上的加薪季。(12月1日《華西都市報》)
此消息被報道后,很是刺激了我們的心。尤其是在新加坡、意大利等國家都采取了對公務員減薪的做法“共渡難關”的情況下。
不過從道理上講,此次加薪很合理——這是各地“陽光工資”改革的組成部分。按照這個改革計劃,自2006年7月實行新的公務員工資制度起,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各省市津貼補貼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并通過行政手段“削峰填谷”,使同級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津貼補貼水平大體相當。也就是說,這個“加薪”本來便是計劃之內的,只不過由于雪災、地震等因素而一再推遲罷了。
但輿論仍不買賬。批評意見聚焦于這樣幾點:其一,“陽光工資”改革是要規范公務員工資,將以往的“暗補”變為“明補”,是否意味著一些灰色收入合法化了?更重要的是,變出來的“明補”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本來就“暗”的“暗補”是否就真的沒有了呢?其二,從拉動內需的角度,給公務員增工資能起到作用嗎?有學者表示,1998年的經驗已經表明,給公務員漲工資刺激消費效果甚微。其三,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對已與“低薪”絕緣的公務員頻繁加工資,是否會形成新的不公?
此前有消息稱,基于民生壓力,一份旨在擴大居民收入、全面刺激國內消費的方案正由國家發改委緊急起草,其中就包括大范圍提高社會工資。但很多專家質疑了“大范圍提高社會工資”的說法,因為目前中小企業處境困難,要求他們加工資恐怕是很不現實的,這樣的方案最終就變成了只是公務員和國企漲工資。學者姚洋說,“制定這樣的方案,肯定是公務員想漲自己工資……”話音未落,地方公務員漲工資的聲音果然四起,這實在是太刺激人。
公務員不是金融風暴中最急需保護的群體。否則的話,剛剛結束的全國公務員考試錄取率也不會只有區區的1.75%。以往太多的經驗表明,在社會群體博弈平臺談不上健全的當下,公務員往往最容易從財政蛋糕中最早分到甜頭。所以,中央對于地方政府此次加快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沖動,不可不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便公眾確實是“誤解”了公務員本次“薪動”的前因后果,但表現出來的強烈的輿論“心動”仍是需要認真對待的。 (陜西 畢書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