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衛(wèi)視記者:
我們有一個欄目叫《變形記》,收視率非常好,講的是城市里的孩子在教育上投入的比較多,但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鄉(xiāng)村和農村偏遠地區(qū)的孩子感覺像是被遺忘的角落,一些孩子睡大通鋪,幾個孩子吃一盒飯,包括教師資源不夠的問題。我想,這一次三部委推動的傾斜性的政策之后,有沒有規(guī)劃何時有一個明顯的改善,使差距變小,不要只是落實在文字上?
2014-02-13 10:56:47
劉利民:
《意見》的出臺有一個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們提出用3-5年時間基本解決剛才提出的六大問題。您剛才說的問題,不完全是教育的問題,是現在的基本國情,由于東中西由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帶來的問題顯現在教育上。國外很多同行講,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礎教育,我認為說得對,為什么?中國上海的學生兩次參加OECD就是經合組織國家的一個測試都得了第一名。外國同行問到我的時候,我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的基礎教育是上乘的。但是中西部地區(qū)的教育與大城市和沿海發(fā)達城市差別也很大。這就是我們常??吹降囊恍┟襟w、一些節(jié)目,比如《爸爸去哪兒》,反映的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生活差距很大。一些最困難、最貧困的地方孩子雖然都有學上,但是的確沒有好學上,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2014-02-13 11:02:25
劉利民:
所以,我們出臺這個政策的一個初衷,就是缺什么補什么,這是一個補短板的政策。貧困地區(qū)首先要解決辦學的條件問題,就是有沒有一個校舍,有沒有基本的辦學條件。比如城市孩子現在都有游泳池、有塑膠跑道了,連片困難地區(qū)的孩子連個操場都沒有。這樣的反差不得不使我們的政府要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迅速提升薄弱地區(qū)特別是中西部困難地區(qū)農村的教育。只有改善了教育,才能出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設家鄉(xiāng)。我們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要解決誰來種糧的問題,就要培養(yǎng)新型農民,從孩子開始培養(yǎng)。總書記曾經講到,要改變一個人,首先要有文化,要有文化就要有好的教育。所以,我們必須要從教育入手。會前我和來武部長講,科技是我們的明天,教育就是我們的后天。所以我們從今天起就要謀劃明天,謀劃后天的事情,就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解決農村地區(qū)最缺少的東西。
2014-02-13 11:08:07
劉利民:
在這個文件里講到了桌椅板凳,還講到了圖書,每個學校、每個學生人均多少本圖書,我們都要有要求。還涉及現代化教學設施,要通過信息化來帶動教育現代化。剛才我講了一句話,就是薄弱地區(qū)農村教育不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就沒有得到解決。這個文件就是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就是從細處入手,從一張床、一個桌子、一個板凳,從食堂、教室入手,逐漸改變面貌。我們提出一個概念,叫標準化建設,就是說中國的教育是有標準的,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現在很難要求困難地區(qū)也能完全按照教育的標準來設置學校,所以先要解決雪中送炭的問題,然后再解決錦上添花。
2014-02-13 11: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