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第十六章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四十八)加大教育交流與合作。發揮我省教育優勢,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積極的行動參與到教育國際事務和教育國際服務中。加大教育對外宣傳,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全面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教育國際化促進教育現代化,培養國際化人才。支持高校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積極建設國家教育國際交流戰略性平臺和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支持職業院校引進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標準,培養適應國際市場的高素質人才。鼓勵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國際教育合作,主動開展跨文化交流活動。積極擴大與港澳臺地區的合作領域,形成良性互動新機制。支持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提高質量,探索與港澳臺學校學生交換培養機制。
深入開展對內教育開放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市)、泛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教育交流合作,積極推進成渝經濟區跨行政區域教育合作交流。積極探索地震災區與援建省(市)教育對口合作交流的長效機制。
(四十九)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拓展中外合作辦學廣度和深度,借鑒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引進消化吸收海外先進辦學模式、優秀教材和課程資源,推動觀念更新、理念創新和課程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創辦高水平中外合作機構,支持高校積極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導中外合作辦學向高層次、規范化方向發展。
積極參與國家海外名師引進計劃、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積極聘請和引進一批優秀專家學者和研究團隊來川從事教學科研,提高我省高校外籍專家比重。鼓勵學校積極引進海外學成歸來優秀高層次人才,發揮其在學科建設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鼓勵高校與境外知名高校合作培養人才,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提高。
(五十)加快發展留學生教育。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培育國際化專業和特色課程。實施“留學四川”計劃,鼓勵企業、高校等設立獎學金。鼓勵學校主動到境外國外招生。完善留學生管理與服務機制,爭取將若干所高校建設成為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示范基地。進一步加強外籍人員子女教育服務體系建設,為在川外籍人員提供教育服務。
(五十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特色學科、優勢學科和知名教育品牌優勢,推動高水平教育機構海外辦學。辦好海外孔子學院、孔子課堂,提升四川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更多漢語國際推廣教師,發展漢語國際推廣志愿者。
創新公派出國培訓機制,實施“校長和骨干教師海外培訓計劃”,讓更多教師擁有海外研修、學習經歷,開拓國際視野,增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五十二)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推進四川教育現代化的第一資源保障。實施人才強教、人才強校戰略,在教育優先發展中,優先建設教師隊伍。以師德建設為首要,以全員培訓為載體,以體制機制為保障,以教育名家為示范,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五十三)把師德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制定和完善經常化的師德教育制度,不斷提升教師師德水平和素養。大力倡導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聘任(聘用)、評優獎勵、派出進修等的首要內容。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克服學術浮躁,整治學術不端行為。
(五十四)創新教師專業教育機制。把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作為教師培養培訓的重點。從教育教學改革實際出發,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實施教育名家培養計劃,著力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雙師型”教師、學術帶頭人和校長,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
把培養培訓農村特別是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教師作為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的重點。不斷完善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積極推進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和優秀教師到農村和艱苦邊遠地區任教。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對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完善中小學教師培養體系,形成以師范院校為主體,其他高校和教師培訓機構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培訓基地,完善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培訓網絡。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培訓擇優遴選機制,不斷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完善形式多樣的集中培訓、遠程培訓、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模式。
把培養“雙師型”教師作為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擴大具有行業企業背景教師的來源途徑,依托行業企業和高校,重點建設一批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形成高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教師在崗研修與企業實踐并重,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并舉的“雙證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完善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制度。開展“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選培管用制度。
把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作為建設高素質高校教師隊伍的重點,大力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鼓勵并采取措施促進高校、科研院所教學科研人員跨學科、跨單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學科研創新團隊。鼓勵中青年優秀教師潛心教學科研,造就學科骨干人才,培養一批以中青年為主體的“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大力培養學科建設領軍人物及承擔國家重大工程、研究項目的高層次頂尖人才。采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積極吸引省內外院士、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加快重點學科創新團隊建設。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集聚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領軍人才。
(五十五)建立完善教師保障制度。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著力解決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教師隊伍穩定和短缺問題。依法保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從教的教師實行傾斜政策。健全教師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保障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的長效機制。建設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保障確需住校教師和支教人員住宿需求。
(五十六)健全教師管理制度。落實國家教師資格標準,嚴格實施教師準入制度。建立教師資格證書定期登記制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資格認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規定履行中小學教師的招聘錄用、職務(職稱)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
科學制定并實施各類學校編制標準,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對農村邊遠地區實行傾斜政策。制定幼兒園教師配備標準。完善教師職務(職稱)制度,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探索在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以業績為導向,加強學校崗位管理,創新聘用方式,完善評價、選用和激勵機制。加強教師管理,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和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縣域內定期交流機制。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高級職務(職稱)時,應有一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制定并完善校長任職資格標準實施辦法,提高校長專業化管理水平。積極推行校長職級制。
創造有利條件,營造有利于名師、名校長和教育家成長的良好制度環境,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導教育家辦學。建立優秀教師定期評選表彰制度,對為四川教育作出重要貢獻的教育工作者設立榮譽稱號。
第十八章加大經費投入和加強經費管理
(五十七)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嚴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并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3%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專項用于教育事業。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保障水平,落實國家《規劃綱要》要求,確保到2012年按可比口徑計算的全省各級各類財政性教育支出占全省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18%,以后年度隨著財力的增長進一步提高。
建立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長的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依法審核政府教育撥款預算和決算。建立政府教育經費增長考核制度,將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比例列入政府任期目標,由上級政府或有關部門進行督查,將落實情況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建立各級政府教育投入公告制度。由上級政府有關部門向社會定期公布下一級政府教育投入情況。
社會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調動全社會辦教育積極性,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途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調整學費標準。完善捐贈教育激勵機制,落實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規定。
(五十八)完善投入機制。按照事權職責和財政體制,明確責任主體,構建“分級負責、相互匹配、統籌協調”的辦學體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堅持義務教育以縣級為主,高中階段教育以市、縣級為主,高等教育以省級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按照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在堅持“誰辦學,誰保障”的基礎上,繼續加大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和專項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民族地區、革命老區、欠發達地區和財政困難地區的支持。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級學校學生人均經費基本標準和學生人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
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級加強統籌落實的投入體制。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切實增強學校維持正常運轉的能力。盡快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債務。
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機制。學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機制。普通高中實行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機制。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機制。高等教育實行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籌措經費的機制。
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根據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助學貸款體制機制。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完善資助政策。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國家獎助學金標準動態調整機制。
(五十九)加強經費監督管理。堅持依法理財,嚴格執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財經紀律。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科學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行效率。設立高等教育撥款咨詢委員會,增強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加強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建設,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教育經費監管機構職能,在高等學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產管理專業化水平。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實施財務預算公開,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和經費使用全過程審計,確保經費使用規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斷完善教育經費基礎信息庫,提升經費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學校財務風險。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加強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學校收費管理辦法,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和收費資金使用管理。堅持勤儉辦學,嚴禁鋪張浪費,建設節約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