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拒絕4000元月薪
據了解,擋車工、車位工、縫紉工、印染工、拋光工、鉗工、裝配工、焊工、電工等是浙江目前最缺的工種,也是招工量最大的工種,也正好分屬浙江的支柱性產業。
陳詩達表示,從全國而言,農民工供應總量充裕,“人口紅利”近幾年還不會消失。但受輿論影響,一些企業擔憂用工荒而被提前開工、提前招工,形成了目前的用工短缺;受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一些企業裁員、減薪,挫傷了農民工積極性,減少了農民工的入浙數量;國家連續幾年出臺惠農政策,以及沿海一些產業帶向中西部的轉移,消化了一部分當地外出農民工:“工資相差不多,生活成本卻天差地別,農民工又何必非要遠離鄉土,到沿海來打工呢?”
另外,大量“85后、90后”農民工的涌現,也增加了企業招工難度。據杭州市就業管理服務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一處處長向明華介紹,相比上一代農民工,“85后、90后”學歷較高,很多都是高中畢業;物質要求也高,生活標準會向城市居民看齊;不會吃苦,此前沒干過農活,大多由父母供養。近日,杭州一家企業招收拋光工,曾向一名“85后”開出4000元月薪,被對方以該工作不利于健康,是在“拿身體換錢”為由拒絕。
基于以上種種,農民工更多地開始以腳投票,跟招工單位博弈,要求提高待遇。
破解之路唯有產業轉型
自二戰后,世界上曾出現過幾撥大的產業轉移。比如制造業,最先就從歐美轉移到了日、韓,之后到了新加坡、中國臺灣等地,最后又到了中國南部和東部沿海地區。
“在最近一兩年,出現了沿海地區的制造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跡象。”陳詩達表示,這跟國際上的產業轉移屬一脈相承,為經濟發展的必然,浙江要破解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出路唯有將產業轉型升級,表現主要為將產業轉移到原材料和勞動力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去,將生產方式技術升級,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企業單位時間內的經濟效益。但產業轉型雖然喊了多年,浙江目前還只處于初級階段,只有經過幾年努力,發展到了中級階段,比如第三產業在GDP中占據了60%以上的份額,才能擺脫籠罩浙江多年的用工荒陰影。
(東方早報記者 欒立仇鋒平 通訊員 任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