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成嬰幼兒首任“保姆”,專家提醒可能孩子會影響健康成長
本報記者 沈軼倫
貝貝剛滿一歲,話還不能說完整,卻已學會開關電視機。為了哄貝貝不要哭鬧,他的父母曾使出渾身解數,可效果也不見得好。最近他們發現一個“妙招”:只要電視機一開,貝貝就會自然安靜下來,一邊看電視一邊乖乖地讓他們喂飯、喂水。久而久之,只要貝貝哭鬧,他們就打開電視“管住”貝貝。
大人習慣影響孩子行為
信息時代,讓電視擔當寶寶的第一任“保姆”是否是件好事?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花了一年時間在本市7個區抽樣調查了800戶有0—3歲嬰幼兒的家庭。調研報告顯示,上海嬰幼兒接觸媒介存在低齡化趨勢,61.2%的嬰幼兒最早接觸媒介的時間為在出生后6個月之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孩子的月齡越大,他們接觸媒介的時間越長。
據了解,嬰幼兒最早接觸媒體種類依次是CD音樂、電視、圖書、DVD音樂和電腦,所占比例分別為32.6%、32.3%、23.6%、8.7%和2.7%。其中,看電視和看DVD影片的時間在孩子1歲后有較為顯著的增加。
孩子的行為是父母習慣的直接反應。調研顯示,嬰幼兒家長最經常接觸的媒體依次是手機、網絡、電視、書報雜志、CD、廣播、影碟、電影。家長陪伴嬰幼兒接觸媒體的活動依次是看圖書、看DVD動畫片、聽CD音樂、看電視和玩電腦。一些父母本身有起床就看電視、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躺著看電視等習慣。
電視可能影響孩子想象力
令人擔憂的是,電視可能會限制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一項來自日本小兒科學會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2歲以下嬰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語言表達能力越弱。每天看電視超過4個小時的嬰幼兒,其語言發育程度和表達能力要大大低于不看電視的嬰幼兒。即使嬰幼兒不直接看電視,可家庭成員特別是母親會看電視,也同樣會影響嬰幼兒語言發育。這是因為嬰幼兒通常是在同父母親的情感交流中感受語言、學習語言,家長看電視時間過長,就會減少同孩子的直接交流和接觸,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語言發育。
市科學育兒基地研究者建議,嬰幼兒家長最好用談話、游戲、唱歌、閱讀等親子互動取代2歲以下孩子過多看電視的習慣。最理想的狀態是,讓電視僅作為一項額外的娛樂活動,而不是唯一的休閑方式。父母要設法讓孩子多與朋友交往、多參加體育鍛煉或多看書等,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撓癢癢、翻跟斗游戲,一起準備食物、飼養植物或小動物,一起在社區散步觀察周圍環境、組織家庭間的聚會等。
市科學育兒基地相關課題組還建議,進一步完善社區環境建設,增設適合0—3歲早期兒童活動設施,或面向社區周邊0—3歲嬰幼兒家庭適當開放早教指導中心或服務中心,注重對不同階層、不同需求家庭提供分層早教指導,讓孩子們除了電視外,還有更多娛樂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