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看法
浙江杭州二中校長 葉翠微:
為創新型拔尖型人才建立綠色通道
本報通訊員 梅芳燕 本報記者 葉輝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最早源于浙江杭州二中校長葉翠微寫給北京大學的一封信。通過此信的推薦,全國化學競賽冬令營一等獎獲得者李昕欣被北京大學以自主招生降20分破格錄取。“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最早的提出也源自葉翠微。今年“五一”前夕,北京大學與浙江省15所重點中學校長召開招生工作研究會議時,葉翠微正式提出北京大學是否可以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
為創新型、拔尖型人才建立高考“綠色通道”
記者:您為什么會率先提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這樣一種選拔人才方式?
葉翠微:在現行考試制度下,有些同學能進入理想中的大學,但在“一考定終身”、“分數為大”的考試制度下,我覺得有很多無奈。因為我看到一些優秀學生無奈地跟著分數走,而不能跟著興趣走。高校選人不能根據學生的素質和潛質走,只能根據分數走。怎樣讓優秀學生,特別是在某一領域有明顯優勢和特長的學生早一點進入他心儀的大學,能不能在現行高考制度主干道之外,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拔尖型人才建立一個綠色通道?當然這個綠色通道不是“人治通道”,應是一個程序性通道。我在全國第一個提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建議,代表的是全國有這種思考的校長。如果說這里面有原創的話,應該說是一個集體性的原創,只不過我率先把這個話題點破。
記者: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程序性通道?
葉翠微:所謂程序性通道,就是一個學校的校長,他在經過完整的教師團隊、學生團隊、家長團隊、校外專家的認證下,向高校直薦優秀生,讓這樣的同學直接進入高校考官的視野,高校再根據自己的培養模式、培養特色,進行入學前的答辯,符合的就入學,不符合的再回去參加高考。
記者:實行“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優點在哪里?它能規避什么?
葉翠微:我想至少可以解放小部分學業特別優秀、興趣特別廣泛的學生,使他們能從目前的高考模式中走出來,能有更自由的空間、更自主的發展。高校也可根據這些學生的特色,構建創新人才、拔尖人才培養模式的綠色通道。通過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若能被高校提前錄取,就形成了高校與基礎教育的對接,就能實現人盡其才,因材施教。
其次,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我國現行高考制度的補充型設計。現行高考是面向大多數的,在目前來講是誠信度、公認度最高的一種人才選拔模式,但是對特殊人才我們能否有另外一種選拔方式?這種選拔辦法就是作為校長,通過他多年對一個學生成長的觀察,出于職業的良知、個人的誠信,愿意把這樣的學生作提前推薦,讓這樣的學生能進入高校的視野。當然,中學只是推薦優秀學生,學生是龍是鳳得由高校來衡量。
記者:實施校長實名推薦制,給予校長較大的自主權,在目前的社會風氣下,開后門問題如何規避?
葉翠微:我認為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第一是采用什么模式。任何一位校長在實名推薦一個學生時,不僅僅要對學生負責,還要對自身的信譽、名譽負責。校長敢做這件事,已經表明這一行為已經超越了功利;第二是校長怎么做。校長實名制不等于校長一人制!是校長通過這種形式,在教師、學生、家長、校外專家團隊認可的基礎上,最后校長代表這個團隊行使簽名權,行使推薦權。
探索一小步,創新型人才培養一大步
記者:作為校長,您的建議如今變成了現實,高興嗎?
葉翠微:聽到這個消息我非常開心。對現行高考制度來說,這是一小步,對學生來說卻是革命性的一大步。“校長實名推薦制”不能僅停留在實名制上,關鍵是怎樣真正使有濃厚興趣、有鮮明特長、有良好發展潛質的孩子,能比較好地走進大學。
記者:面對現在的教育大環境,您最想說什么?
葉翠微:我特別想說的是作為人口大國,我們在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拔尖人才的過程中,的確需要大家用大氣的胸襟來面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是經濟上的復興,也不僅是文化上的復興,關鍵應該是人才的復興。沒有人才支撐的復興是走不遠的,而人才的復興就需要真正頂尖的世界級精英。 (本報杭州11月9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