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并不多
主持人:
您看王先生,這是一個不等式,因為找工作的人比往年要多得多,但是工作崗位,由于金融風暴引起的實體經濟的影響比往年要少得多,這種不等式是不是就意味著,如果做出推理的話,就一定意味著今年的大學生會有相當多找不到工作?
王旭明(特邀觀察員):
有這個可能,其實這也不是今年的新問題,我看到《中國青年報》最近披露的一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的調查,說大學生就業難難倒全世界,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在我們中國特殊的情況下,又加上今年金融危機這樣一種背景,特別是今年畢業生你也知道達到610萬人,確實創歷史新高,大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顯得更加突出。
主持人:
今年有一個外因,就是金融危機引發了經濟不景氣,如果刨除這個外因的話,600多萬畢業生,市場能不能消化?
王旭明:
我認為就從我們國家對大學生的需求來說是能消化的。
主持人:
什么意思呢?
王旭明:
因為我們國家并不是說大學生多了,多到了崗位已經不足以容納下他們的工作了。
主持人:
既然您這么說了,剛才我在一開始說了,2008年還有150萬大學畢業生沒有消化,一直壓到今年,既然我們的市場作為一個新興市場經濟,我們有這么多的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要,為什么還會積壓出這么多的大學生?
王旭明:
這里面就是很復雜的原因了,不是一個或者兩個問題,有用人單位的問題,有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問題,有學校培養的問題,還有評價機制的問題等等等等。
主持人:
您剛才說按道理是應當消化的,但如果說刨除這樣的因素,我們不存在經濟不景氣的因素,我們的市場就能消化這600多萬,然后再加上去年的100多萬嗎?
王旭明:
實際上您問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的大學生究竟是多了還是不夠?
主持人:
所以我就想問這個問題,因為有一種說法就是中國即將進入到未富先老,因為我們國家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然后對于青年勞動力急需,這種情況下,這么多受過教育的大學生,幾百萬,這是我們多大的資源,為什么現在反而把他當成包袱來看?
王旭明:
這個病也需要,如果比喻的話,一副中草藥得配上很多味的中草藥才能來治,什么意思?就是說一個,我覺得我們國家大學生不是多了,是遠遠不夠。第二個,遠遠不夠,你剛才說了,剩下這么多,怎么找不到工作?150萬,或者今年610萬,這么困難,而且還年年困難,這里有很多原因,比方說我們今天的大學生,我剛才舉個例,我們今天的大學生和你上學時的大學生,你上學的時候是大學生,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大學生,是不同的含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