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秩弦歌勵耘,萬千桃李芬菲。”11月1日,西南聯合大學遷昆建校70周年慶典在昆明隆重舉行。
1937年抗戰爆發后,為保存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被迫南遷湖南,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隨后京滬失守,戰火危及長沙,僅維持了4個多月的長沙臨大被迫遷往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于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1946年5月,三校分別遷回原址復校,師范學院留在云南獨立設院,改稱昆明師范學院,后更名為云南師范大學。
70年后,西南聯大“在抗戰大后方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培養出大批一流人才”這一教育史上的奇跡,仍被世人津津樂道。對今天的高等教育而言,這所特殊的學校能帶來哪些啟示?
【啟示之一】
大眾教育不能丟了“大學精神”
王睿哲是云南師范大學的大二學生,對她來說,雖然就生活學習在西南聯大舊址旁,但那些燦若群星的大家,“還是感覺離我們太遠了。”
類似的問題也在困惑著不少人:高等教育步入了大眾化時代,西南聯大的“大學精神”是否過于“陽春白雪”?
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剛剛兼任西南聯合大學研究院院長。眼下的高等教育有一個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許多大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識,但卻不懂得尊重生命,生存本領差,也不珍惜生活。羅崇敏感覺,“腳踏實地,樂觀向上”的西南聯大精神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為此,他找到了“三生教育”的切口,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在他的力推下,云南省部分州市及大中專院校從今秋新學期開始了“三生教育”的試點,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獲得生活體驗,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啟示之二】
學術規范是治療浮躁的良藥
11月1日下午,西南聯大校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進行了一場名為《物理學的誘惑》的演講。當一名中學物理老師提問“學生對物理興趣不濃應該怎么辦”時,楊振寧笑答,“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念很多的物理,真正研究物理學是少數人做的事情。”
這個回答令提問者出乎意料。長期研究聯大歷史的云南師范大學教授余斌對此解釋說,“尊重個性、學術自由”,正是西南聯大的治學精神之一。
西南聯大提倡師生平等對話和啟發式教學,允許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自由選課。一份資料記載了當年開課的狀況:“每當學年伊始,教務處公布全部課程,無數的課程單把好幾堵墻壁都貼滿了,真是壯觀!學生們一連幾天,在課程表前擠來擠去,記下自己要選的、想聽的課程。”
由于師資充裕,西南聯大常常是幾位教授同時開講一門課程,如文學院的必修課《中國通史》,就分別由吳晗、雷海宗、錢穆等講授,觀點流派各異。余斌說,學術自由只是聯大精神的一個方面,與之對應的是規章制度的嚴格。
據聯大老校友張鳳鳴回憶,聯大一個學生考了59.5分,去跟教務長求情。教務長不開口子,學生憤憤地說:“59.5分跟60分有什么區別?”教務長回答:“如果沒有區別,59.5分和59分也就沒有區別,以此類推,60分和零分又有什么區別?”
從昆明市教育局退休的一位聯大老校友告訴記者,1941年他入學時,班里有40多名同學,畢業時僅有20多人。他說:“每學期應修學分中,有1/2不及格就要退學,1/3不及格就要留級,非常嚴格。”
王睿哲坦承,現在同學們感覺大學還是很好“混”的,不少同學都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老師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此,余斌感慨地說:“嚴格的學術規范或許是治療目前學界浮躁的一劑良藥。”
【啟示之三】
“把象牙塔建到堅實的大地上”
余斌給記者講了一段史實:1938年2月,長沙臨時大學決定,師生分水陸三路正式遷滇,其中一路組成“湘黔滇旅行團”(簡稱步行團)徒步橫跨湖南、貴州、云南三省,進入昆明。西南聯大常委會第四十八次會議議決:“本校遷移昆明時規定學生步行沿途做調查、采集等工作,且借以多習各地風土民情,務使遷移之舉本身即是教育。”
步行團共250名師生,行程3500華里,歷時68天,常要借宿農家茅舍,時常與豬、牛同屋,還要躲避敵人的炸彈,一路嘗盡艱辛,被稱為“世界教育史上的長征。”
當年步行團學生、著名哲學家任繼愈回憶說,“此次步行,令同學們走出象牙塔,第一次去認識自己的祖國,才知道中國有多么貧困,多么遼闊……正是這些在寒苦中的人民教育了青年學生,中國不會亡。中國的精神與希望在民間,在下層的人民當中。”
王睿哲也贊同,關注民瘼疾苦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養料,不過,她也承認,如今同學們多數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多數都做不到這點。
“無論如何,教育不能關起門來,要關注中國的國情,把象牙塔建到堅實的大地上。”余斌說。
【啟示之四】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
如今的不少大學,大樓越修越氣派,學術上卻沒有多少建樹,這與缺少真正的大師不無關系。
西南聯大常委梅貽琦有句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年許多優秀學生即是慕大師之名投奔聯大。
羅崇敏說:“如今部分高校變得越來越‘官場化’,這與西南聯大精神格格不入。”教授會治校、自主使用教材等,都是西南聯大可資借鑒的經驗。羅崇敏認為,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仍存在著觀念、體制和運行障礙,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應推進政府管理職能改革,簡政放權,使高校真正擁有辦學權力。(記者 胡洪江 徐元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