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結束,閱卷便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今年高考考生超過1000萬人,閱卷無疑是一項浩大工程。
高考網上閱卷已試行10年。10年來,網上閱卷不僅使傳統閱卷方式發生深刻變革,也推動考試現代化長足進步。網上閱卷,以科技為手段,以規范、準確為過程,更以公正為目標。
進程:10年高考網上閱卷從1省發展到22省份
網上閱卷,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為依托,以實現考試評卷公平公正性原則為最終目的,采用試卷和答卷分離的方式,客觀題由計算機自動判分,主觀題由不同閱卷教師通過網絡在計算機上對考生答卷的電子圖像分別進行評分,最終由計算機自動合分和校驗的閱卷方式。
提高閱卷質量,確保考試當中的閱卷環節安全、公平、準確、科學、規范,是每位考生以及家長的愿望,也是考試標準化的要求。
1999年,廣西招生考試院在高考閱卷過程中,率先對英語(作文)實施計算機“無紙化網上閱卷”,隨之,云南、湖北試行,帶來了對傳統閱卷方式的一場革命。
10年間,高考網上閱卷從1個省發展到包括上海、遼寧、新疆、安徽等在內的22個省(區、市),從英語單科的作文,發展到部分省份的全部科目。
規范:硬件先進軟件達標,技術執行標準確立
作為一項新技術手段的實施,網上閱卷離不開有效的管理章程和技術規范保駕護航。今年4月28日,教育部下發了《國家教育考試網上評卷暫行實施辦法》、《國家教育考試網上評卷技術暫行規范》、《國家教育考試網上評卷統計測量暫行規范》,從根本上,讓網上閱卷有標準可依,有管理辦法可循。同時,教育部考試中心派出4個巡查組,深入到各個實行網上閱卷的省份,加強對網上閱卷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我們看到,從答題卡的設計、印制、運送和保管,到答題卡的掃描,選擇題的識別和評分,非選擇題評分,再到成績合成,網上閱卷的考務流程得以梳理;從包括掃描環境、掃描設備、服務器、評卷工作站、網絡配置等在內的硬件標準,到軟件標準、數據標準、信息安全和質量監控,網上閱卷的信息技術要求得以明確;從評卷的樣卷選擇,到閱卷員的培訓,到評卷過程的質量監控和評卷結果的統計與校驗,網上閱卷的技術執行標準得以確立。
公正:評卷人主觀感受導致的誤差降到最低
“不求多給一分,莫要少給一分”是所有考生和家長的愿望,這就要求閱卷教師閱卷過程秉持公正。客觀題可以用機器閱卷來消除人的主觀因素帶來的誤差,對于主觀題,除了要制定合理的評分標準以外,在閱卷中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如嚴格培訓閱卷人員,計算機監控閱卷人員工作,加強校驗、復查等辦法。
“除設置合理的評分誤差,設置及時發現誤差并自動提請糾正功能外,要求各省至少要做到‘二評制’,部分省份已做到‘三評制’。”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所謂“二評制”、“三評制”,是指同時有2位或3位老師閱評同一考生的同一題目,目的在于,把閱卷教師個人主觀感受導致的評分誤差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證考生獲得的分數能最大程度地客觀、公正,從而有效防范和避免違規作弊或馬虎應付所造成的人為誤差。
為了控制閱卷教師個人閱卷的穩定性,服務器會每隔一段時間隨機抽取部分該閱卷教師已閱過的答題請閱卷教師重閱,并進行分數的比對,當分數超出規定的誤差值時,會通過閱卷組長提醒該閱卷教師要注意評分質量。
安全:網絡加密系統穩定,應急預案制定充分
“是否會由于技術的原因,出現漏分、被黑客攻擊、數據丟失等情況呢?”這是家長對網上閱卷提出的最集中的疑問。
10年來,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各省級考試機構,采取并完善了一系列計算機網絡安全控制、加密等手段來確保網上閱卷的安全。如,答題卡掃描場所實行封閉管理,所用計算機網絡與外網物理隔離;建立有效的數據備份機制,至少每半天進行一次數據備份,并確保系統故障或設備故障后的數據可恢復等。
據介紹,有效的校驗和質量監控機制也是保障網上閱卷公正、安全的必要手段。專人對掃描數據進行定期校驗,每次校驗后必須有當事人和責任人簽字確認;教育考試機構組織對選擇題填涂識別結果進行抽查;成績合成后,教育考試機構組織校驗成績的完整性、有效性及選擇題成績與非選擇題成績的一致性;評卷期間配備專門技術人員,保障網絡、硬件設備和評卷系統正常運行,制定應急工作預案。(趙婀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