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網上不罵人”明確寫入校規,北大擬在今年年內出臺新的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支持者認為,此舉有助于引導和提高公眾在虛擬世界中的文明素質,有助于提升網絡道德;質疑者則認為,將“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兒”寫入大學校規恰恰體現了高校管理者的困惑和無奈;反對者則更為干脆地表示:有些小題大做。
北大新校規擬禁“網罵”
新條例要經法學院課堂討論
北大目前的師德條例包含哪些內容?新條例將在哪些方面進行修改?昨日,記者擬就此事聯系北大宣傳部進行采訪。當記者撥通電話后,對方始終無人接聽。于是,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聯系到校學生部和人事部相關負責人。令人吃驚的是有關老師對目前北大正在實行的師德條例一無所知。
在詢問過學生部后,他們的答復是應該去咨詢人事部。當記者聯系到人事部有關負責人時,他們的回答是“自己對現行的師德條例不大清楚”,又讓記者去詢問校長辦公室。
校長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表示,自己不清楚師德條例內容,應該去咨詢學校文書室,學校網站上關于師德條例的相關內容已經被刪除。當記者撥打幾次電話聯系到文書室一位姓于的負責人時,對方聽清記者意圖后表示,“一切聽宣傳部通知”。
北京大學學生部一位負責人回憶,目前,學校一直在沿用教育部1989年11月開始試行的《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并于2002年修訂北京大學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共31條。
2005年以來,北大學生守則和師德條例不斷修訂。但隨著社會上新鮮事物不斷出現,因此相關條例也在抓緊修訂中。北京大學學生部馬部長表示,預計新條例將在今年底前出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大目前已開始著手修改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據悉,北大校方已請由北大教授、專家等組成的道德委員會修訂北大師德條例,增加相關規范內容。新規則將通過各院系教師、學生代表討論后,最后拿到北大法學院學生課堂上進行討論。在經過多方討論后才能確定新規則。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表示,今后不僅對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新的要求。因此今后學生守則也將考慮做相應調整,包括不得在網上漫罵造謠。
“網上不罵人”條例早有雛形
為了解北大師德條例修改歷程,記者查閱了部分北大校報。根據記載,北京大學在2001年3月曾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這被看作是幾經修改后比較成形的師德條例。
當時學校提出,高等學校的教師是完成高等教育承擔的重大任務和實現高等學校職能的主要依靠力量。有無一批著名科學家、學術名師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是衡量一所大學綜合實力、地位、形象的最主要標志,而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目標能否實現。
據記載,意見中指出,從國內社會發展的變化來看,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主體、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意識和人際關系上來,這些對師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杜絕剽竊等弄虛作假行為也被寫入其中。此外,關心愛護學生,自覺教書育人。對學生要言傳身教、以身立教,用先進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進行陶冶和教育。對于違反學校教書育人有關規定,出現有失教師身份并在學生中產生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言行的,將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對出現上述情況的不得晉升高一級職稱和提高評聘等級。夏學鑾教授表示,這些條例其實已經是“網上不罵人”師德條例的雛形。
2005年以來,北大學生守則和師德條例不斷修訂。但隨著社會上新鮮事物不斷出現,因此相關條例也在抓緊修訂中。北京大學學生部馬部長表示,預計新條例將在今年底前出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北大目前已開始著手修改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據悉,北大校方已請由北大教授、專家等組成的道德委員會修訂北大師德條例,增加相關規范內容。新規則將通過各院系教師、學生代表討論后,最后拿到北大法學院學生課堂上進行討論。在經過多方討論后才能確定新規則。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表示,今后不僅對老師,也要對學生進行新的要求。因此今后學生守則也將考慮做相應調整,包括不得在網上漫罵造謠。
各方觀點
●北大教授夏學鑾:粗話臟話與文明相左
對于擬將“網上不罵人”寫入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一事,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明確表示贊同。“網絡上虛擬空間匿名性導致個人行為無法受到約束。而學校在師德條例中加入網絡上不罵人一條,對于新時期高校師生精神文明建設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師生加強自律,在匿名情況下與陽光普照情況下一樣規范自己的行為。
對于校規校紀不斷增加,對此夏教授表示,這與北大一直以來提倡的民主、自由并不相矛盾。“粗話臟話是與任何文明都相矛盾的,而北大在學術上提倡民主、自由,而增加校規校紀正是為了師生能更好地進行學術交流。”
對于新校規,北大外語學院團委書記陳永利也表示贊同。他說,現在高校師德師風亟待加強,網上關于教授粗口、師生不當關系、論文抄襲等新聞層出不窮,因此校規校紀也已經到了修訂的時候了,“我贊成學校的做法”。陳永利說,“自由、民主不等于自由泛濫,新校規對于師生的約束,更加維護了自由民主。”
●北師大教授季廣茂:支持北大修改師德條例
因博客上連續使用“屁眼教授”等言辭抨擊批評者,使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季廣茂由一名普通大學教授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在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關于“網上暴粗”是否應該道歉一事雙方爭得面紅耳赤。
日前記者再次聯系到季教授時,他表示對于博客事件“不想再談”。對于在他“曝粗”后北大校長隨后表示要修改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季教授表示“這是應該的”。
季教授說,自己原只想發泄一下,不成想釀成大風波。“我從來沒想到過會有這種結果。我寫在博客上就是發泄下情緒,就是想大罵一頓,之后就息事寧人了,然后我就繼續做我的本職工作。從某種角度講,這是一種心理治療,是一種自救。就這么簡單,我從未在博客以外的公共空間說同樣的話。”
目前季教授總共帶20個碩士生及博士生。據季老師的學生講,“粗口”事件發生后,季教授沒有影響給大家上課,一直跟原來一樣兢兢業業地指導學生。在采訪結束后,季教授打趣地說,曝粗口其實是情緒的一種集中爆發,應當進行心理調適。
●一社會學者:不能僅靠條例或守則去堵
在現實生活中,不罵人應該是最基本常識,這連小孩子都知道的。中國人民大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會學家表示,就因為極少數人的不良行為,就制定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未免有點小題大做。
應該讓網上不罵人,成為公民公約。“北京大學的教師和學生們,都是有文化有素質有修養的社會精英,他們之中在網上罵人的,應該是極少數。”他說,網上罵人是一種私密的個人行為。僅靠“條例”和“守則”去堵,是永遠堵不住的。只能靠公民的意識覺醒和行為自覺。
●受訪學生:“這些規矩似乎沒有必要”
與老師明確表示贊同相比,許多北大學生不愿意過多評價校規修改。聽到記者詢問其對于將“網上不罵人”寫入校規時,法學院三年級學生宋洋笑笑說:“第一次聽說學校有這條規定,感覺跟‘男生禁入女生宿舍’一樣,這些都是常識嘛。”她說,“對于大學師生特別是北大師生來說,提出這些規矩似乎沒有必要。”
宋洋認為,網絡的虛擬性給大家提供了言論自由的空間,也被廣大受眾所接受,至于如何避免網上罵人的情況出現,政府似乎應該先加強網絡監管,就是類似網絡警察那種,因為某些語言對人造成的傷害比肉體傷害更加嚴重。只有在政府層面首先做好網絡監管,之后再通過道德宣傳提高網民素質,這樣才能行之有效。否則,僅僅通過規章約束效果是不會明顯的。
而歷史系博士高玉(化名)在聽說記者向其詢問此事后表示,自己和同學每天都有學不完的課程,還要在外面做兼職,根本就沒時間去考慮學生守則等這些事情。她說,新校規似乎對老師的要求更多,有許多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沒有必要再次去提。
●挨罵教授:網絡不是隨意攻擊的天堂
作為博客的受害者,記者昨日采訪到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堂發。此前,他曾無意中在網上發現了攻擊、漫罵自己的博客,于是他要求刊登該文章的中國博客網刪除這一網頁,但卻遭到拒絕。于是,他向法院遞交了民事訴訟書,狀告網站的經營者杭州博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陳堂發說,當時他很快同總部設在浙江杭州的中國博客網站電話聯系,明確告訴對方網站內的一篇帖子已經涉嫌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要求刪除,網站方面的答復卻是“不能刪除”,理由是“注冊用戶的帖子不便刪除”,因為“不違反發帖規則”,不能刪帖。而陳認為,自己已經是受害者,而且這篇帖子辱罵別人的用詞明顯,于是他向法院起訴。但由于沒有先例,法院對此判決也比較謹慎,因此只按照普通民事糾紛進行調解。
博客虛擬性的建構是有條件的,這就是博客里的人事、言論不得損害現實世界里具體人的合法權益。陳堂發說:“依據某些博客玩家心態,博客就是泄憤、隨意攻擊別人的自由天堂,誰來干涉都不行。只要你以外的任何一個人能夠自由接近你的博客內容,這種私密性就喪失,就成為公開傳播的形式。本質上,和傳統媒體沒有什么本質區別。傳統媒體必須遵循的法律準則,博客也必須遵循。”對于北大擬將“網上不罵人”寫入師德條例和學生守則一事,陳教授明確表示“十分必要”“在博客里,你可以放棄道德底線,但絕不可以突破法律底線。”他說。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王猛
網罵不少見 北師大教授罵人“屁眼教授”
據《新京報》報道,自認遭到四川師范大學教授鐘華的惡意批評,北師大教授季廣茂在自己的博客上做出強烈反應,宣稱要“做回畜生”,并稱批評者為“屁眼教授”,連續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近10篇文章予以攻擊。接受記者采訪時,季廣茂表示自己的確言辭過激,但是“一看到鐘華的文章,感性的我立即占了上風”。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