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十七大舉行閉幕會 將選出17屆中央委員會 -中央機構招考公務員23日起報名 指南 大綱 職位查詢 咨詢電話 -"嫦娥一號"壽命只有一年 發射時間有兩套預案 雨天也可以點火 -審計署摸查地市社保基金 或用于考核官員 財政將加大對社保投入 -調控政策累積效應放大 房價要見頂 -京滬高鐵建設項目資金預算增至2200億元 北京到上海只需五小時 -三季基金策略盤點:十大藍籌五朵金花 6000點關口基金黑馬何處尋 -中國2萬元車最低價轎車明年一季度下線 汽車保險年保費過千億 -全國社保基金已積累3600多億元 2020年社保體系覆蓋全體居民 -前3季度國企利潤1.2萬億超去年全年 42家跨國公司總部扎寨北京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08年考錄公務員報考指南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10 月 2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六、關于填寫《報名登記表》

1、填寫《報名登記表》需要注意什么?

填寫《報名登記表》,必須真實、全面、準確。主要信息填報不實的,按弄虛作假處理;信息填報不全導致未通過招錄機關資格審查的,后果由報考者自負。

2、社會在職人員是否需要填寫當年在校的學習成績?

社會在職人員當年在校學習成績一般情況下不用填寫。個別招錄機關有要求的,從其要求。

七、關于公共科目筆試

1、公共科目筆試科目是如何設置的?

公共科目筆試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

所有報考者均參加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常識判斷(側重法律知識運用)、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全部為客觀性試題。

申論主要通過報考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報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2、什么時間進行公共科目筆試?

公共科目筆試的時間為2007129。其中,上午900-1100進行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試,下午1400-1630進行申論考試。

3、如何查詢公共科目筆試成績?

20081月下旬,報考者可憑本人身份證號和準考證號登錄人事部網站,查詢考試成績和公共科目筆試最低合格分數線。

4、如何劃定公共科目筆試最低合格分數線?

公共科目筆試結束后,中組部、人事部研究確定最低合格分數線,其中,對部分基層艱苦邊遠地區、艱苦行業和特殊職位等,最低合格分數線將單獨劃定。

八、關于專業科目考試和面試

1、如何確定參加面試(專業科目考試)人員名單?

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公布后,中組部、人事部將根據《招考簡章》公布的面試人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比例,從通過最低合格分數線的考生中,按照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確定各職位參加面試(專業科目考試)的人員名單。

2、是否所有職位都要進行專業科目考試?

不是。只有《招考簡章》公布的需要進行專業考試的部分職位,才進行專業科目考試。

3、如何查詢是否進入面試(專業科目考試)?

各職位參加面試(專業科目考試)的人員名單將在人事部網站上統一公布。報考者可以到人事部網站上查詢是否進入面試(專業科目考試)。

4、什么時間進行專業科目考試?

專業科目考試的時間由各招錄機關確定。報考者可在公共科目筆試成績公布后,登錄招錄機關網站或人事部網站查詢。

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相關文章: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08年錄用公務員考試大綱
公務員考試嚴肅考紀 凡舞弊五年內將不得再報考
中央、國家機關與地方公務員考試的區別
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命題的設置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疑難雜癥解答
08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時間確定 10月23日起報名
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最激烈的招考職位一覽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10月23日-11月2日報名
國家公務員考試競爭最激烈的職位一覽(名單)
圖片新聞:
"嫦娥一號"10月24日18:05沿東南方向奔月(觀賞發射示意圖)
資本大國正崛起:中國躍居全球新興資本市場第一位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聚焦中共十七大/ 十七大前中國人事任免/ 人事任免-中央 地方
· 中國反壟斷法出臺 向壟斷說“不”
· 直擊中國各地房價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農村計劃生育網絡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