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的新生中,城里伢占近八成,農村學生比例僅為21%。昨日,清華大學袁本濤教授做客省圖書館時說,農村孩子在國內重點大學的比例開始呈下降趨勢,但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的生力軍。
昨日上午,清華大學教研所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后袁本濤做客省圖大家講壇,就教育公平問題與現場聽眾溝通互動。袁本濤說,教育公平其實包含起點、過程和結果公平三個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政府為教育公平做了很多努力。
“印度大概有11億人口,1999年時,我國大學的入學率只有印度的一半,1999年擴招后,印度大學的入學率現在只有我國的一半。目前國內在校大學生有2300萬人。”袁本濤說,這組數據折射出我國教育公平步伐的加快,但仍存在問題。
清華新生,八成來自城市
袁本濤最近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清華、北大、北師大、北外等在京名校招收的新生中,農村學生比例在下降,城里伢比例上升,但農村學生在高職高專的比例逐年上升。
從1990年~2004年,清華大學在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錄取新生的比率為44%~51%,縣市以及縣級以下,包括農村的學生錄取率較小。以2004年為例,清華大學新生中,北京學生占13.7%,四個直轄市共錄取677人,占新生總人數的20.7%,全國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新生比例為46.2%,戶籍是農村的新生為21%。
袁本濤做了一個對比:城里伢考入名校(211或985重點高校)的比例是農村孩子的3.5倍,即如果百名農村娃考入名校,城市學生進名校的數量為350人。
農村學生正逐漸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的生力軍。袁本濤舉例,以唐山某職業學院為例,十多年前,該校農村學生比例為7.9%,而2003年,該校農村學生比例為63.7%。
伢受教育程度與父親有關
為什么農村學生進名校比例下降,卻成為高職高專學生的主流?袁本濤說,填報志愿、報考院校的信息較為滯后,是讓農村孩子吃虧的地方。
除城鄉和區域差距外,代級、父輩之間的延伸化也表現越來越明顯。袁本濤說,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8歲的小孩正在放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上學?”孩子說,“放牛為了掙錢。”大人又追問,“為什么要掙錢?”“掙錢娶媳婦。”“娶媳婦為了什么?”“生娃。”
袁本濤說,每每講到這個故事,心里都不好受,但卻客觀存在。“農村孩子的就學機會相對較少,因沒有廣泛的就業機會,新的讀書無用論正在農村形成。這與農村孩子的父輩有很大關系。”
袁本濤稱,孩子受教育程度與父親有著密切關系。2005年初,北京市一項調查顯示,父親的學歷、職業、收入直接影響子女是否進入優質校和普通校。(楊梅 饒學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