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第十六章 實現宏偉藍圖的有力保障
順利實施我市“十二五”規劃,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合理運用財政、投資、信貸、價格等政策工具,加強重大政策調節,加強重大要素保障,健全規劃體系和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組織保障,形成推動改革發展的有力保障。
第一節 努力擴大消費
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落實中央和省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增強消費能力。推進城鎮化,努力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著力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收入;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提高社保水平,穩定消費預期,提高居民消費率;開發完善各類消費信貸產品,擴大信用消費規模,提高信用消費水平;降低預防性儲蓄,提高即期消費。
促進消費升級。引導居民由被動型消費向主動型消費、儲蓄型消費向信貸型消費轉變,樹立現代消費觀念。鼓勵產品和服務創新,滿足多層次、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培育和發展網絡消費、定制消費和信用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發展和完善汽車信貸抵押以及保險服務,鼓勵節能環保轎車進入家庭;加快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文化、體育健身、旅游、娛樂、信息等新興服務消費。大力開拓農村市場,完善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創造和激發農村新的市場需求,提升農村消費水平。
改善消費環境。鼓勵發展消費信貸,規范消費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權益。加快市場、休閑旅游等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覆蓋廣泛、方便快捷、豐富多樣的城鄉消費載體,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構建消費者“放心、安心、舒心”的和諧消費環境。加強對教育、醫療、住房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標準、價格、安全的監管。嚴厲打擊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商業欺詐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第二節 合理引導投資
發揮投資在擴大內需中的重要作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
擴大有效投資。適度擴大投資規模,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引導投資重點投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生態環保、資源節約及重大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和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準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積極拓寬利用市外資本渠道,重點吸引央企、外企和知名民企來通投資。“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投資力爭突破1萬億元。
強化重大項目支撐。加快實施一批事關南通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圍繞沿海開發和跨江合作開發,實施一批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大項目;圍繞加快服務業發展,實施一批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圍繞加快“樞紐南通”建設和城市化進程,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圍繞改善民生,實施一批重大社會事業項目。“十二五”期間,計劃實施重大項目350個,預計完成投資8000億元左右。
(上接A5版)優化投資結構。增強統籌區域、產業、行業投資能力,建立健全優化投資結構的長效機制;制訂符合地方實際的產業指導目錄,整合并綜合運用土地、資金、稅費等政策,促進鼓勵類產業發展。提高沿海區域、開發園區和中心城市發展軸的投資比重,提高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節能環保等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的比重。
提高投資效益。進一步提高生產性投資的產出效益和公益性投資的社會效益,促進投資效益穩步提升。完善政府投資決策流程,加強政府投資項目過程管理,開展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準入標準,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積極引導和培育規范的投資中介服務組織,加強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市場動向等投資信息發布,科學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和經營行為。強化單位土地面積投入和產出指標約束,不斷提高產業集聚和投入產出水平。
第三節 合理配置財政資源
按照公共財政服務于公共政策的要求,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先投向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基本公共服務、社會發展、“三農”、公共安全、節能減排等領域。整合各類專項資金,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確保財政資金合理高效使用。加大對限制開發區域的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支持基本公共服務、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增強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能力。加強預算和財務管理,嚴格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加強審計監督,杜絕行政經費不合理使用。健全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促進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規范有序發展,防范財政風險。
第四節 強化要素保障
按照“適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則,進一步強化土地、水資源、能源、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供給,滿足經濟社會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需要。
——土地。 “十二五”期間,規劃全市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6800公頃以內。努力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力爭“十二五”期間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面積降低20%。科學合理開發灘涂資源,加強土地復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閑置土地依法處置力度,建立土地利用長效管理機制。
——淡水。預測到“十二五”末,市域供水能力達到4億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由1.6億方提高到2億方。加強給排水管網建設,加強節約用水,實現供水總量和結構平衡。
——電力。預測到“十二五”末,全市總裝機容量將突破1000萬千瓦,全社會用電量需求為500億千瓦時,正常穩定負荷約440萬千瓦,可以外供500多萬千瓦電能。加快電源點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加大電網建設與改造,完善電網結構,提高供電質量。
——資金。預測到2015年,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可達5900億元。繼續擴大有效信貸投放,充分利用間接融資,努力推進股市融資,大力發展創業投資,積極推進債市融資,不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積極招商引資,充分激活民資,爭取各類政策性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提高資金融通能力,為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人才。預測“十二五”期間,全市人才需求總量達100萬人,每萬人口擁有人才1260人;其中產業人才77萬人,高層次人才5萬人,高級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在技術工人總數中的比例達到30%以上。以擴大各類人才總量為基礎,以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建立健全人才開發體系,大力培育人才吸納載體,拓展人才引進渠道,營造富有活力的人才環境,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撐。
第五節 完善規劃體系和機制
建立完備的規劃體系。“十二五”規劃體系由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和縣(市、區)規劃組成。增強總體規劃對各級各類規劃編制的指導作用;市級專項規劃要細化落實本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尤其是重點專項規劃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形成落實本規劃的重要支撐和抓手;縣(市、區)規劃要做好與本規劃提出的發展戰略、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的協調。
強化分類實施機制。政府的各種行政行為都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以本規劃為依據,并相應完善各級政府的考核制度;市、縣(市、區)政府必須進一步強化規劃意識,確保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健全重點任務責任制,對本規劃中確定的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由市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相關部門和地方各負其責;根據不同指標的屬性,建立相應的評價與實施機制,本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要納入各部門、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各項重大任務、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健全參與監督評估機制。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積極推動規劃的有效實施。組織開展規劃實施評估,全面分析檢查規劃實施效果及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并為動態調整和修訂規劃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