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英國倫敦石油交易所內一片忙碌
●短期內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高油價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
繼2日紐約油價突破每桶72美元創下10個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后,又于10日創出新高,逼近每桶73美元。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貨的輕質低硫原油價格上漲62美分,收市報每桶72.81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8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也上漲62美分,收盤時攀升至每桶76.40美元。兩者價格接近去年高點。
對于油價持續上漲原因,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由地緣政治緊張和煉油產能不足導致的供需矛盾是此番漲價的重要因素。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短期內石油價格仍有繼續上漲的空間。
攀高
國際油價接近去年高點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再度攀高。10日,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交貨的輕質低硫原油價格上漲62美分,收市報每桶72.81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8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上漲62美分,收盤升至每桶76.40美元。這幾乎達到去年夏季峰值的78.40和78.64美元。
同日,紐約商交所8月份交貨的汽油價格上升2.48美分,至每加侖2.3694美元。8月份交貨的天然氣期價為每1000立方英尺6.699美元,比前一交易日漲28.9美分。
國際油價從今年3月開始爬升,進入7月以來上升勢頭兇猛。自7月2日突破每桶72美元,創下10個月以來的最高紀錄之后,一直維持在72美元以上的高位。
有分析認為,交易商擔心美國油品市場供應緊張局面將持續是推動近來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上周公布的數字,美國全國汽油庫存水平比去年同期低4.2%。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美國的成品油庫存仍難以滿足供應需求,市場仍處于看漲趨勢,油價走高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原因
兩大因素導致油價上漲
有關此次油價上漲的原因,銀建期貨石油專家趙玉成認為,7月份是北半球夏季需求高峰季節,也是大西洋颶風活躍的季節,地緣政治影響、基本面緊缺以及氣候變化都將讓交易商感到緊張。
除了產油國地緣政治緊張之外,全球市場基本面也將趨緊。尼日利亞暴力事件使得該國原油日產量中斷了60多萬桶,武裝集團對外籍員工以及家屬的綁架迫使一些外資撤出這個非洲第一大產油國。此外中東關鍵產油國伊朗核問題懸而未決,南美石油大國委內瑞拉石油業重組都讓市場供應有著潛在的威脅。
在歐佩克堅持減產政策的同時,北海油田檢修將導致非歐佩克原油產量也同步下降。巴黎銀行高級市場分析師Tchilinguirian說,全球石油市場供應相當緊缺而需求在增長。上述一系列因素對油價形成強勁的支撐。
分析師認為,對尼日利亞局勢信心喪失是當前支撐市場的重要因素。尼日利亞新一輪暴力事件出現不僅延遲該國計劃中的原油生產和出口恢復過程,同時也可能導致該國原油生產和供應形勢進一步惡化。
此外,煉油產能不足而導致的成品油價格上漲,進一步導致了原油價格攀升。據路透社報道說,西北歐庫存水平已經下降到了2個月最低,中國7月份出口量下降到10個月最低水平,本周日本汽油庫存為今年以來第一次下降到去年同期水平以下。
巴爾克萊資本銀行分析師認為,一旦煉油廠檢修后恢復正常運轉,開工率應該上升。不過,非計劃故障和重啟失敗持續影響市場,給成品油價格上漲帶來風險。巴爾克萊分析師諾里斯在研究報告中稱:隨著汽油需求進入高峰時期,我們將看到汽油價格上漲的風險。上周汽油進口量縮減,需求保持強勁,且煉油廠難以提高開工率,當進入第三季度時,汽油價格有機會再次反彈。
預測
油價進新一輪上漲周期
有關下一階段的趨勢,科威特國家最高石油委員會成員、石油專家阿邁德·歐提戈日前預測,受中東局勢和市場心理波動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將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歐提戈說,在上世紀90年代,國際油價一直在低谷徘徊。從2003年開始,國際油價在每桶20美元的基礎上開始上漲,到最高時超過每桶78美元。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油價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相對穩定。但從現在開始,國際油價將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
歐提戈認為,中東地區局勢持續動蕩、伊拉克石油生產沒有改觀、除安哥拉以外的主要產油國產量沒有增加、對產油國石油設施的投資依然不足等因素是導致油價進入新一輪上漲的主要原因。他還說,美國、日本、中國和印度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連年高速增長,對石油等能源產品的需求將只增不減。
他預測,今年夏季,國際油價將在每桶80美元以下徘徊。到冬季,油價將上漲到80-85美元。如果地區局勢惡化而引發劇烈市場心理波動,油價可能漲幅更大。
昨日,記者另外從商務部政策研究室了解到,由于目前美國夏季原油供應進入高峰期,并仍將持續至9月左右,原油和成品油市場的供需問題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因此,7月到8月國際油價將繼續看漲,下半年會在波動中繼續高位運行。
趙玉成則認為,油價上漲的趨勢一直會維持到今年9月份左右,價格高點可能同去年持平,至78美元左右;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譚雅玲接受采訪表示,受到美國颶風、地緣政治緊張,以及金融投機因素的刺激,本輪油價上漲有望突破85美元。
國際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能源經濟師牛犁認為,雖然未來兩到三個月期間,油價仍將上漲,但全年均價會維持在65美元左右。
■新聞觀察
高油價難擋全球經濟高增長
從2002年開始,油價雖高,但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卻不是很大。這個現象開始讓傳統經濟學家大跌眼鏡。傳統觀點認為,如果長期大幅度的油價上升,會導致GDP的下降和高膨脹。例如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全球經濟的放緩和蕭條就是由高油價導致。
昨天,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譚雅玲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夏天的油價可能上漲到85美元/桶。專家同時表示,高油價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限,相反,中國公司還應該抓住高油價帶來的投資機遇。
高油價伴隨經濟高增長
BP提供的數據顯示,本世紀的原油價格上漲從2002年開始啟動,當時原油價格是25美元/桶,截止到10日已經漲了近3倍,達到72美元/桶。但是自2003年以來的連續5年里,今年全球GDP增長率均達到或超過4%,為二戰后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階段。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從全球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受益。
BP數據還顯示,今年前5個月,布倫特石油現貨均價為63美元/桶,依然處于歷史高位。但是同期,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419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3%;426戶國有重點企業實現利潤450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6%。這些成績均屬于歷史較高水平。
世界范圍內,總部位于倫敦的全球能源研究中心早在今年3月已經預計,在歐佩克決定不改變原油產量的前提下,2007年夏季原油價格也將進一步上漲。但是世行、IMF近日預測,2007年全球GDP增長率為4.6%,雖低于去年的5.2%,但仍然處于高增長周期。
對于高油價和高增長并存的現象,譚雅玲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各國應對高油價的能力加強。以中國為例,一期的4個戰略儲備正在陸續投用。而且國家公司——中石油曾在5月發現了一個10億噸儲量的大型油田。其他國家公司也有勘探發現。此外,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在向低能耗方面過渡。
BP集團候任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認為,本輪高油價周期與此前三次石油危機不同,前三次是因為供應中斷而導致的供需失衡,而近幾年的高油價主要是因為需求增長導致的,后者對經濟的危害要小得多。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專家接受采訪時也表示,事實證明,只要油價不超過100美元/桶,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均有能力應對。
高油價對中國影響有限
在高油價周期的最初幾年里,中國曾經疲于應對。譚雅玲認為,高油價的成因中,不乏主觀因素,即一些國家希望抑制中國經濟的增長。她說,當時中國的原油戰略儲備還是空白,而中國對原油的需求幾乎全世界都知道,拉高原油的價格必然增加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但數據顯示,截止到2007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13326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4倍以上。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為2742億美元,
中石化專家認為,這說明,連續4年進口高價原油,并沒有使中國的外匯儲備降低,而是相反。原因是中國進口原油的成本雖然上升,但是原油消費拉動了制造業的發展,這些產品的出口價格也在提高,因此貿易順差繼續擴大。原油價格上漲的同時,給政府帶來的好處還有稅收,因為高油價必然帶來更高的進口稅。
高油價還給中國間接帶來了融資機會。首先,高油價使沙特、伊朗等石油出口國收入大增,而石油美元的循環利用顯然會導致外國資產以加速度方式實現凈增長,從在1997年~2002年間的占全球GDP1%到2006年的3.1%。這么巨量的石油美元流動性的注入,也導致了全球資產市場的極大繁榮和全球經濟活躍度達到歷史巔峰。
聯合國《2006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中東石油美元投資的重要目標國。一個典型的案例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已經收購了中國福建省一家煉油廠25%的股份。
另據了解,今年,繼總部位于阿聯酋迪拜的世界最大房地產股份公司之一Emaar集團宣稱啟動位于上海外灘的辦公機構之后,阿聯酋的國營投資集團——迪拜控股旗下的Sama Dubai與Nakheel,以及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的地產公司均在積極尋求中國的地產機會。
中國應抓住投資機遇
有關今年夏季油價上漲的原因,阿爾及利亞能源及礦業部長卡利爾周一表示,因全球原油庫存充足,在降低油價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所能做的“不多”。他說,價格上漲主要是產能和煉制的問題,因為原油價格也會反向受成品油價格拉動。
6月底,洪水襲擊了美國部分地區的煉油廠,此后,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顯示,由于煉化產能不足,因此原油庫存上升,而汽油庫存下降。國際油價隨之上漲。
對此,譚雅玲認為,按照行業慣例,大部分煉廠的產能通常情況下只使用80%。也就是說,即便部分煉廠停工,其他煉油廠也可能用增加產能的方式保持總體供應量的穩定。中石化專家也表示,美國能源部的數據只顯示汽油庫存下降,而油價作出這樣大的反應不能排除炒作因素。
專家說,全球的煉化能力雖然總量不缺,但是局部地區仍然有不足,特別是非洲,這炒作給中國公司也帶來了難得的契機。
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原油出口最大的地區之一,它也是成品油進口的最大地區。非洲原油產量為每天950萬桶,煉油能力為每天310萬桶,實際成品油產量每天250萬桶,僅占全球總產量的3.3%,其余的每天250萬桶的需求量則依賴進口。非洲53個國家中,僅有17個國家有煉油廠。整個非洲地區目前正在運營的煉油廠約有40家。煉油能力最高的為每天30萬桶,最低的每天僅7000桶。此外,非洲的天然氣和煤炭資源不足,使得該地區對石油的需求巨大。也就是說,非洲一旦“蘇醒”,對煉化投資有巨大的需求。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契機。因為高油價,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積攢了巨大的投資能力。此外,中國石油公司的煉化技術已經處于世界先進水平。
此前,我國公司僅在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地有少量的煉油廠投資,卻已經遭到了發達國家的指責。中石化專家,中國公司有必要利用這次契機,加大對非洲的投資,幫助非洲振興煉油產業,也同時增長了世界范圍內的煉油產能。
■相關新聞
上半年中國石油進口近億噸
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石油9959萬噸,再創歷史新高,進口金額達426.63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增幅同比均明顯下降。
海關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8154萬噸,同比增長11.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金額為349.47億美元;進口成品油1805萬噸,同比下降1%,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17.1個百分點,金額達77.16億美元。
由于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回落,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平均單價為每噸428.59美元,比2006年每噸下降了28.85美元。
作為限制資源類商品出口的舉措之一,今年以來中國原油出口繼續大幅下降。海關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國出口了182萬噸原油和791萬噸成品油,金額分別為6.27億美元和43.6億美元。原油出口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39.3%和48.3%,成品油出口數量和金額則分別上漲了27.6%和30.5%。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同時也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14518萬噸,成品油進口3638萬噸,進口石油依存度為5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