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漲價箭已在弦?
在國際油價一路高歌的情況下,對于國內成品油價上調的預期也開始與日俱增。
國際油價形勢嚴峻
上周,國際油價連續突破近10個月來的最高點,甚至一度飆升至73美元/桶高位。
同時,由于交易者擔心美國汽油供應緊張局面將持續,7月10日,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也上漲。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62美分,收于72.81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每桶上漲62美分,收于76.40美元。
此外,7月9日,國際能源署發表預測報告認為,未來數年內,石油及天然氣供應將無法達到維持全球經濟增長的必要水平。認為未來數年石油供應緊張的形勢要比原來預期的更為嚴重,而且情況出現緩解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導致需求下降。報告預測,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富余產能到2012年將所剩無幾,非歐佩克產油國和生物燃料生產國的能源供應2009年后將會減緩。
除了國際能源署,科威特國家最高石油委員會成員、石油專家阿邁德·歐提戈也預測,受中東局勢和市場信心波動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將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油價會在今年冬季突破80美元/桶,再次創下歷史新高。
種種跡象無一不在表明,國際油價將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周期。
國內成品油上調預期加大
從2006年年中的那輪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看,當時的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就是在超過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運行。而當時國家發改委給出的價格上漲理由,也正是“國際油價多日在每桶70美元以上”。
在不久前的一個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的能源專家姜鑫民也發表觀點認為,如果國際油價維持在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國內成品油價格肯定將再次上調。他表示,如果不上調成品油價格,國內煉企將承擔巨額虧損。
令成品油價格上調預期加大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近日,不斷有媒體報道稱,中石油、中石化已坐不住國際油價炙烤下的熱板凳,先后向發改委價格司提交了成品油漲價申請。最初方案是以調升汽油價格為主,其中建議每噸汽油價格上調200元人民幣以上,每噸柴油價格上調150元左右。
記者分別致電中石油和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中石油宣傳部表示沒有聽說中石油已經上交成品油漲價申請的事情,國家發改委新聞處表示不太清楚。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所所長韓文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強調,沒有聽說此事,“都是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油價上漲的話題被媒體炒得也有些過頭了。”
盡管中石油中石化遞交漲價申請的事情沒有得到證實,但這并不妨礙業內專家看好油價上漲。國內能源專家普遍認為,現在已進入油價敏感期,如果國際油價保持70美元以上高位,那么,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很可能再次面臨上調。
“隨著國際油價進入上升通道,國內油品價格也面臨漲價壓力,這種壓力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就極有可能會變為現實,尤其是當國際油價在70美元/桶高位站穩時。”石油專家韓學功對記者說。
此前,中石化財務副總監王利生曾向媒體透露說,在國際油價每桶60美元左右的時候,中石化基本不虧本。而中石油方面則表示,65美元/桶時還可以收支平衡。顯然,如果國際油價持續在70美元/桶高位,中石油中石化必然會背負沉重的成本壓力,進而會向相關部門施壓。
“其實,發改委已經有了個初步的成品油調價方案,不過還在完善,而且也得等待合適的時機出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漲價“箭”難發
“目前,國內成品油漲價的程序是,煉油企業提出漲價申請,然后由國家發改委和所屬價格司決定是否漲價。”上述人士說,“不過,因為成品油比較特殊,它涉及到航空、農業、汽車等眾多行業,牽一發動全身,所以發改委也不會僅根據煉油企業的申請就貿然做出調價決定,還是會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的。”
據了解,目前而言,國內成品油調價的主要阻力來自于通貨膨脹壓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4%,創27個月以來的新高。這已經是今年3月份以來CPI第3個月在3%以上的位置運行。而近期各地豬肉價格的屢創新高,更是加大了人們對CPI進一步上漲的預期。
對此,有專家指出,油價上漲對物價具有直接的傳導作用。在CPI連續3個月高位運行并有進一步上漲預期的情況下,國家發改委不得不考慮穩定物價的需要,對油價的上調采取謹慎的態度。
而2006年北京市統計局曾經發布調查結果也顯示,當年上半年成品油價格上漲后,北京市民人均交通費、車輛燃油支出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大約32元和45元。
不過,在分析了油價上漲對整個工業平均利潤的影響后,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史丹認為,“近5年成本費用利潤率是穩中上升的,石油價格對國內工業的影響并沒有到不合理的程度,還是在合理的范圍內。”
“石油是特殊商品,它同時也是各方面利益平衡的工具。如何在石油消費者和石油生產商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政府的主要著眼點。”韓學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