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五、重大工程
圍繞重點建設任務,以最急需、最關鍵、最薄弱的環節和領域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實現代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
(一)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完善田間灌排溝渠及機井、節水、小型集雨蓄水、積肥設施、機耕道路及橋涵、農田林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開展土地平整,落實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加快先進適用耕作技術推廣應用,新建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4億畝。
(二)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工程。在全國800個產糧大縣(市、區、場)統籌實施水源和渠系工程、田間工程、良種繁育、防災減災、倉儲物流和糧食加工等工程,逐步建設成為田間設施齊備、服務體系健全、倉儲條件配套、區域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的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
(三)棉油糖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加強新疆、黃淮海地區、長江流域棉花生產基地建設,強化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和黃淮海地區花生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南方甘蔗和北方甜菜生產基地建設,著力改善田間基礎設施、良種科研繁育設施等生產條件。
(四)新一輪“菜籃子”建設工程。加強園藝作物標準園建設,擴大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規模,強化質量安全措施。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大型批發市場和區域性產地批發市場,引導建設優質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五)現代種業工程。健全農作物種質資源和畜禽遺傳資源保存體系,建設動植物基因信息庫,研發生物育種技術,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國家級農作物育制種基地,完善農作物品種試驗和種子檢測設施條件。支持畜禽育種場、原良種場、種公畜站、新品種培育場建設。建設水產遺傳育種中心和原良種場。
(六)漁政漁港建設工程。改擴建或新建一批沿海中心漁港、一級漁港、二級漁港、避風錨地和內陸重點漁港,建設一批大型漁政船,加強漁政基地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漁政執法能力。
(七)動植物保護工程。健全六級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健全獸藥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防疫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四級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防控體系,完善監測、防控、監管等設施設備。
(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工程。改擴建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部級水產品質量安全研究中心,補充建設一批部級專業質檢中心,全方位建設市(地)級綜合質檢中心和縣(場)級綜合質檢站,構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預警平臺。
(九)鄉鎮農業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在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基礎上,按照整合資源、注重實效、填平補齊、因地制宜、標準適當原則,改善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控、農產品檢驗檢測、農民培訓等設施設備條件。
(十)農業機械化推進工程。重點支持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大型復式和高性能農機具,加大對秸稈機械化還田和收集打捆機具配套的支持力度,改善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農機試驗鑒定等公共服務機構條件,完善農業、氣象等方面的航空站和作業起降點基礎設施,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發展。
(十一)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建設一批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示范基地和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共享化農業信息綜合數據庫和網絡化信息服務支持系統,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
(十二)農村沼氣工程。加快戶用沼氣、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完善沼氣服務和科技支撐體系。
(十三)草原保護與建設工程。加大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實施力度,加強京津風沙源區草地治理,繼續加強三江源等地區草原生態建設,開展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南方草地綜合治理,加快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改良草原3億畝,人工種草1.5億畝。
(十四)新型農村人才培養工程。改善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職業院校、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農業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的設施條件,提高培訓服務能力。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中的經營和管理骨干、農民經紀人、農產品營銷大戶的經營管理培訓,加強對種養能手、農機手、農民信息員和涉農企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