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財政的錢該咋花?
家大業大更要加強管理,切實把錢花到實處、花出效益
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一下子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的確不太現實。但財政收入增長這么快,財政的錢怎樣才能花到點子上,真正對國家有利、對百姓有益,確實需要認真考慮。在采訪中,群眾意見最大的是該花的錢沒有花出效益,該省的錢沒有省下來,該減的負擔卻依舊存在。
比如,一條投資20多億元的重要鐵路工程,竟發生了“騙子承包、廚子施工”這樣的荒唐事情,工程出現偷工減料,更形成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眼看著國家資金在層層轉包、層層“扒皮”中流失,能不讓人痛心?
“三公”經費是財政預算公開中最受關注的內容,從公布的數據看,公車經費占據了“三公”經費的六成以上。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凡是在“公家”單位當個頭頭腦腦的人,都要配專車、配司機?現在,轎車已經進入家庭,公車改革為什么在許多地方和單位推不動?這樣的浪費,能不讓人揪心?
近期,一些地方公布了收費公路的摸底調查情況。很多省份公路的收費并沒有完全用于還貸,人員收入和運營管理費用占了很大比重,剩下的錢只是用來償還銀行利息。還貸的速度越快,還路于民才能越快,而現在,雖然年年還錢,但欠債依舊,公路仍要繼續收費。到頭來,得利的是銀行和政府部門,百姓的負擔卻不知啥時能減下來。這樣的做法,能不讓人窩心?
還有,雖然國家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但對大多數家庭來說,要想讓孩子上個好一點的中小學,“擇校費”動輒幾千元、上萬元,負擔相當重。而家庭要供一個大學生,被學費、生活費等開支就壓得喘不過氣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是如此,明明有便宜的藥,醫院偏要給患者開貴藥;明明一項檢查就能確診,偏要患者進行多項檢查,這醫療費用怎么能降下來?
專家建議,改善民生除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外,相關的體制機制改革也必須跟上。只有這樣,財政的資金才能很好地產生效益,人們才能充分地沐浴公共財政的陽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