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新聞背景
歷史上的“貨幣戰爭”
“大蕭條”后競相貶值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歐美主要國家的貨幣實行金本位制,但英鎊對黃金的匯率較高,而法郎對黃金的匯率嚴重低估,導致英國的出口和整體經濟競爭力受損,貿易赤字嚴重,大量黃金流向法國。1929年“大蕭條”的經濟危機爆發后,英、美經濟遭受重創,但匯率較低的法國經濟相對穩定。英國于1931年宣布放棄金本位制,英鎊急劇貶值,挽救了英國經濟,但沉重打擊了仍堅守金本位制的法國和美國。美國隨即效仿,于1933年宣布放棄金本位制,美元大幅貶值,使美國經濟重新獲得了活力,助推“羅斯福新政”取得成功。
“廣場協議”重創日本
1985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問題。在協議簽訂后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匯率貶值約20%。在協議簽訂后不到3年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貶值約50%。
“廣場協議”終結了日本問鼎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夢想。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制造的產品充斥全球。“廣場協議”簽訂后近5年時間里,日本股價以每年30%的速度上漲、地價以每年15%的幅度上漲。1989年,日本政府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股價和地價短期內下跌近50%,銀行形成大量壞賬,日本經濟進入長達十幾年的衰退期。
■新聞鏈接
貨幣戰爭“癥狀”
高燒
大宗商品價格飆漲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美國的貨幣政策釋放的貨幣有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場,一部分以“熱錢”的形式跑到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市場。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全球經濟呈現奇怪的現象——實體經濟總體萎靡不振,但大宗商品價格飆漲,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市場價格劇烈飆升。
在過去的一年中,泰國、菲律賓和印尼股市的漲幅均接近40%。泰國股市甚至超出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創出歷史新高。
風寒
新興市場出口受損
美元的貶值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而升值使這些國家的出口行業受損。
菲律賓相關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業務流程外包行業原本有望成為該國最大的出口服務部門,但本幣升值將使其受到傷害,一些較小的外包公司可能因此倒閉。
泰國政府的統計顯示,由于泰銖已經升值近兩個月,該國陶瓷工業受損約2億泰銖,而該國陶瓷工業的市場總值約為35億泰銖,其中出口總值占20億泰銖。這意味著,兩個月的損失相當于全年出口總值的1/10。(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