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以市場化方式突破戶籍瓶頸
長久以來,戶口清晰地劃分著城與鄉的邊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崔之元說,城鎮戶口代表的權利有五項,即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養老,而農村戶口代表的權利有三項,即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林權。
“把農村戶口的三個權利轉換成城市的五個權利,改革非常復雜,爭議性也很大。”崔之元說。
盡管目前少數地區由于農村物質條件大幅提高,甚至出現了“非轉農”現象,但城鎮戶口的福利含金量在絕大多數地區居高不下。而越是在城鎮戶口中附著較多福利內容的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越難推進。
2010年8月以來,重慶開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戶籍改革。計劃在第一階段即今明兩年內,將330萬農民轉化為城市人口。為了鼓勵轉戶農民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及農房,重慶設計了一些創新性的政策:一是農民在轉戶后有3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仍享受各項土地收益。二是過渡期結束后的退出也不是剝奪性的,而是有償退出。
在此之前,重慶還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村土地交易所,農民通過土交所退宅基地,每畝可以拿到十多萬元人民幣,并且還可以申請公租房居住。“我覺得,重慶模式是令人興奮的政策,值得大家關注。”崔之元說。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認為,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全國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但探索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即采取市場化方式來突破戶籍制度的瓶頸。
他建議,在某些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借鑒國外的跨國移民的方式,向已經進城的、有工作的農民工或者外地工人先給一個“綠卡”,有長期居住權并享受本地居民待遇,這個綠卡可以發給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根據綠卡的量決定自己的勞動用工量。每個持卡者在一定的時間,比如五年內,如果合理工作、遵紀守法,可以轉為擁有本地戶口的居民。
李稻葵還建議,建立“可移動式”的社會保障。如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給有戶口的居民一個可攜帶的、量化的、貨幣化的福利待遇,引導他們逐步搬到周邊的地區生活,為使具有競爭力的新來人口進入這個城市騰出空間。
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尼赫魯也贊同這種“包括社會保險在內的一些福利與服務可以隨勞動者遷移而移動”的嘗試。他說,“一個人選擇就業地區時,不應取決于他在當地能否得到相應的社會福利,而是應該取決于這里是否具備為勞動者提升經濟發展機會的要素。”
尼赫魯認為,選擇前述嘗試,還能讓一個城市的競爭力轉向有效利用經濟資源,而不是單靠政策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