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收入兩極化趨勢的不斷加劇以及社會發展不平衡性的增強,全球中產階級規模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縮趨勢,特別是隨著西方中產階層深陷債務與危機之中,許多經濟學家都將中國等新興市場的中產階層視作全球安全與繁榮新時代的潛在基礎,中國的中產階級能否成為全球經濟的中堅力量將是當前亟待解決的戰略性議題。
一、中產階級的崛起曾經是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在全球范圍內,中產階級是一個尚沒有確切定義的名詞,通常依他們的收入、教育、專業以及職場影響力、社會活動能力等方面來界定。由于中產階級是擁有一定程度上獨立的經濟地位、安逸的生活條件、較高薪酬的工作以及在社會發展中起穩定作用的社會中間階層,因此,中產階層崛起成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
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中產階層占全社會家庭總數的比重都在70%以上。中產階層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市場消費的主體,具有強勁的購買力,是消費需求持續擴大的主要來源。2001-2005年,發達國家平均消費率已達到78.3%,同時,中產階層的形成,是推動社會結構由“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中產階層是發達國家經濟持續發展的“穩定器”,對人均GDP向更高階段跨越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近些年發達國家中產階級出現“集體塌陷”
然而這種趨勢近些年來卻發生了逆轉,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不斷攀升的失業率以及沉重的債務負擔使全球中產階級正在面臨坍塌的危機,橄欖型社會有向“M型”社會演變的趨勢。經濟增長的收益流向了富人階層尤其是富人中的巨富階層,西方國家都出現了“集體向下沉淪”。
(一)美國中產階級危機重重
戰后,隨著工業化的完成及向后工業社會的轉變,美國社會結構演變主要體現在藍領工人數量銳減,而白領階層不斷擴大。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中產階級面臨兩方面的嚴峻挑戰。
一是收入增長放緩,到90年代后期出現停滯甚至實際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自1979年到2007年,美國家庭收入的中數增長了13%,也就是說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加了。但扣除通脹因素,實際可支配收入反而下降了。
二是中產階級內部出現明顯分化,一部分上升為高收入者(主要是通過企業股票期權等資本收益),更多的中產家庭生活日益窘迫。根據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自1979年以來,美國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劇,1%人口占有了80%的新增收入。不斷上升的經濟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家庭靠負債維持超出其支付能力的生活水平,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華爾街不斷翻新的金融產品也刺激美國中產階級選擇了高負債、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從1983年到2004年,美國中產階級的負債/收入比率從0.45上升到1.19。可以說,過去二三十年來美國經濟的景氣,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中產階級靠信貸支撐的過度消費的基礎之上的。
此次經濟危機給中產階級帶來更加沉重的打擊,累計失業人數超過800萬人,多達200萬美國家庭由于無力支付房貸而失去住房。此外,中產階級面臨的困境除了來自經濟衰退因素以外,還與聯邦和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公共服務投入減少有關。
(二)歐洲中產階級困境難解
美國的情況同樣在歐洲上演。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收入兩極化趨勢的不斷加劇以及社會發展不平衡性的增強,德國中產階級規模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縮,2006年以收入水平衡量的德國中產階級群體所占比重已由2000年的62%下降至54%。
由于在過去三四十年內法國中產階層收入上漲速度落后于住房、水電、燃油等物價上漲速度,導致目前法國中產階層每月身負的“強制性開支”比重提高,進而使得他們可自由支配資金比重下降,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調查結果顯示,1979年“強制性開支”平均占法國下層中產階層月支出的21%,但2009年時這一比例上升至38%。對上層中產階層而言,“強制性開支”比例也在這段時間內從20%上升到32%。
金融危機以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持續縮水的家庭資產,一路攀升的負債表使西方國家的消費總需求急速下跌,家庭資產的去杠桿化嚴重影響到歐美等國的負債型消費模式。中產階層群體的頻頻告急,讓各國政府意識到,這一階層的危機可能導致經濟復蘇后繼乏力,受到經濟長期低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