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6月,全國鐵路完成投資2713.74億元,僅占全年投資計劃任務8235億元的33%,其中293個大中型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344.14億元,占全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任務7000億元的33.5%。這一數字表明,今年下半年,鐵路建設還將投資5521.3億元,平均每個月要完成920億元以上《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大規模、高標準的鐵路建設,不僅使鐵路建設產業鏈迎來了大發展,也給多個鐵路相關行業帶來利益,同時,還對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進和均衡作用。
相關行業大幅受益
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鐵路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000億元,其中消費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創造了600萬個就業崗位。據了解,在鐵路建設中,有40%的投資可通過材料費、人工費等形式就地轉化為當地消費,并帶動機械、電力等相關產業發展,拉動內需效果明顯。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表示,鐵路建設投資大、產業鏈長,對增加國民生產產值、拉動經濟增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可以帶動新材料和信息產業的研發,拉動機械、冶金、建筑、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產業的需求。
受益于大規模、高標準鐵路建設的開展,與鐵路相關的咨詢設計業、建筑施工業、裝備制造業和鐵路運營業四大環節發展勢頭迅猛,在為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生產企業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推動了鋼鐵、機械等行業的發展,還為制造、信息、電力等多個產業鏈帶來了加快發展的有利契機。
據悉,高速鐵路是多種高新技術的集成,線橋隧涵、通信信號、牽引供電、高速動車組等固定和移動設備設施的生產和制造,對冶金、機械、建筑、橡膠、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相關產業具有強勁的帶動作用,并促使各企業調整結構、優化升級。
解決國民經濟“瓶頸”制約
近年來,盡管鐵路發展很快,但就總體而言,鐵路運輸能力與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限制型運輸的狀況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表現在鐵路客貨運能力嚴重不足“一車難求、一票難求”問題比較突出,春運、暑運“五一”“十一”等客流高峰期及遇到災害等突發事件更是極度緊張。
據鐵路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全國煤炭產量10.45億噸,鐵路煤炭運量6.5億噸,產運系數0.62,2007年產運系數下降到0.60;1999年鋼鐵產運系數0.42,2007年產運系數下降到0.21。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譚克虎認為,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時期,鐵路運輸遠遠不能適應工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正因為發展滯后,許多煤炭、礦石等初級產品通過公路運輸,“用高級能源運低級能源”,不僅增加了社會運輸成本,還加重了環境污染。
必須建設大能力運輸通道,大幅度提高運輸能力和服務質量,進而從根本上消除“瓶頸”制約,我國經濟未來發展才有可靠運力保障。
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加速城鎮化進程
隨著京津、武廣、鄭西等一批高速鐵路的通車運營,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關中城市群、武漢城市圈等區域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速,新的經濟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如武廣高鐵具有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帶動沿線交通業、房地產業、旅游業、物流業及相關產業發展,催生了“南中國三小時經濟圈”。
根據鐵道部規劃,隨著發達完善鐵路網建設,到2012年,我國鐵路主要繁忙干線將實現客貨分線運輸,將形成1 .7萬公里以上的雙層集裝箱運輸網絡,并陸續建成一批大能力區際干線和路網性、區域性編組站及鐵路物流中心。這將對促進生產要素流通、產業合理布局和優化升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還將有效促進鐵路沿線旅游、商貿、房地產等第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因而對其他產業發展產生的巨大波及作用。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提高到60%以上。
王勇平表示,加快建設發達完善的高速鐵路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城市化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條件,可以充分發揮高速鐵路運輸通道和經濟橋梁的紐帶作用,構建連結區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能力強大、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的高速鐵路,大大促進我國城鎮化進程。(尹乃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