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種子“攻城略地” “菜園子”禍福難測
——外資掘金中國農業之山東壽光樣本調查
水土漸服洋種子難逢對手
在洋種子多年來的攻城拔寨之下,山東壽光本地的民間育種企業已屈指可數,但67歲的王榮熙一直在堅守,他創辦的金田種苗有限公司主要銷售本土西紅柿種子。
王榮熙曾在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園藝研究所工作過13年,1993年回到家鄉山東壽光后,一直致力于西紅柿種子的研究和繁育,他研制的種子風靡一時、供不應求。2000年,美國BHN種子公司找到他,希望雙方各自拿出優質種子,共同研究并開拓中國市場。之后,在雙方三四年時間的合作中,BHN公司的種子借助王榮熙的銷售網絡迅速占領了壽光市場,而王榮熙自己研發的本土種子逐步淡出。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此消彼長之際,BHN公司單方面更換了中國合作伙伴,終止了與金田種苗公司的合作。
如今,金田種苗公司每年在全國25個省市銷售超過2000公斤西紅柿種子,在全國同行中可謂名列前茅,但對“家門口的市場”只能望洋興嘆。
王榮熙的女兒、金田種苗公司經理王英杰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王榮熙這兩年身體不好,但一直堅持泡在育種基地,希望能奪回市場。
金田種苗公司的遭遇正是壽光蔬菜種業過去20年的一個縮影:上世紀90年代以前,菜農自留種子;上世紀90年代初期,菜農選購國內科研單位或企業的種子;上世紀90年代后期,外資種子公司紛紛在壽光建立蔬菜品種試驗示范基地。等到2000年中國頒布種子法,蔬菜花卉市場對外資全面開放,蓄勢已久的外資公司逐步蠶食了這一巨大市場,本土種子公司被擠出市場。
壽光市農業局負責種子管理的主任范立國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壽光蔬菜種植面積為84萬畝,年產蔬菜40億公斤,在這個“中國第一菜園”,絲瓜、有刺黃瓜等蔬菜的種子仍以國產為主,而圓椒、長茄、西紅柿等蔬菜品種,洋種子占據了絕對份額,甚至超過了90%。
他介紹,上世紀90年代后期,瑞士先正達、荷蘭瑞克斯旺、美國圣尼斯、以色列海澤拉、荷蘭德瑞特、荷蘭紐內姆等種業巨頭紛紛在壽光布局。目前,在壽光這一兵家必爭之地,設立分公司、辦事機構或示范基地的外資種子企業已達30多家。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壽光的種子市場、農產品物流園、農資市場上聚集著上百家種子銷售企業,多數公司表示,其銷售的主要是洋種子。壽光當地粗略統計,每年種子交易額在6億元人民幣以上,其中超過4億是洋種子。
當地菜農顯然更歡迎洋種子。在壽光紀臺鎮呂家村,菜農呂會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全村1000多戶,90%以上都種茄子,但幾乎沒有人使用國產種子,基本上都是選擇荷蘭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或“765”品種。
“布利塔”是每年8月中旬栽種,一株茄子能長到3米甚至更高,收獲期可從當年10月延續到次年6月底。相比之下,國內茄子品種生長期短、產量低、抗病性也不及洋種子。一粒“布利塔”種子要賣到6毛錢,而國產種子的價格一半都不到。
呂會順說,自己和身邊不少菜農也都明白,任由洋種子占據市場并不妥當,但洋種子品質更好,菜農們也別無選擇,讓他們擔憂的是價格上漲。當地菜農種植“布利塔”已接近10年,價格已從剛開始的每粒4毛錢漲到了現在的每粒6毛錢,可謂是“一克種子一克金”。
事實上,這些洋種子大都只有研發技術屬于外資,育種、分裝、銷售等上下游環節都在中國完成,或僅在國外完成一些簡單的加工工序。由于中國內地人工成本較低,洋種子的育種成本并不高。王英杰介紹,一粒成本僅一分錢的種子,賣出兩毛、五毛甚至一元價格是常有的事。
近兩三年,壽光也意識到了洋種子占比過高的問題,開始大力培育本土種子。中國農業大學壽光蔬菜研究院研發的辣椒種子“中壽12號”已推廣了兩年,逐步得到了菜農的認可。但種子研發是場“持久戰”,短期內仍是洋種子處于強勢,本土種子“收復失地”任重道遠。
事實上,蔬菜還僅僅是小面積種植作物,洋種子在大田作物上的進攻態勢近來更是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在玉米種子領域,美國杜邦先鋒公司正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贏家”,其分別和登海種業(002041)、敦煌種業(600354)成立了合資公司,前者覆蓋黃淮海夏玉米區,后者則輻射東北、西北春玉米區。
登海種業2009年年報顯示,合資公司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的先玉335繼續保持旺銷態勢,當年該品種實現銷售收入3.18億元,同比增長47.97%,銷量完成1502萬公斤,同比增加38.82%,價格較上年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某玉米種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1500萬公斤銷售量相當于1100-1200萬畝的種植面積,而黃淮海地區玉米種植面積約在1.1億-1.2億畝,這意味著先玉335在這一地區占到了約10%的市場份額,僅次于鄭單958。而在東北春玉米區,先玉335的市場份額更高,已成為第一品牌。
雖然根據中國《種子法》規定,杜邦先鋒公司只能在上述兩家合資公司中占到49%的股份,但合資公司須向杜邦先鋒公司繳納特許經營費(銷售額的10%),再將其在兩家公司中的權益綜合考慮,杜邦先鋒公司無疑切走了中國玉米種子市場的一塊大蛋糕。
目前,鄭單958雖與先玉335難分伯仲,種植面積上甚至占據上風,但面臨一個競爭問題。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總共有金博士種業、萬向德農(600371)、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以及河南農科院糧食作物所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可以經營鄭單958,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鄭單958的價格有時甚至只及先玉335的1/10。
蔬菜花卉市場對外資全面開放后,蓄勢已久的外資公司逐步蠶食了這一市場,本土種子公司基本上被邊緣化。
在高盛養豬、黑石賣菜之后,又一投資基金凱雷近期宣布進軍中國飼料業,外資掘金中國農業已呈全面、加速之勢。“炒盤青椒肉絲也得看外國人臉色”被越來越多地當成一個“黑色幽默”來講述。在被稱為“中國第一菜園”的山東壽光,青椒種子多是洋種子;以益海嘉里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控制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約40%份額;德意志銀行、高盛等公司介入中國生豬養殖業一度引起轟動。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山東壽光調查發現,洋種子攻城拔寨勢頭兇猛,本土種子企業可以說是全面潰敗,幾無還手之力。不僅如此,外資已在蔬菜等農產品流通流域深度滲透,對農產品交易議價權虎視眈眈。當地也在積極支持企業研發,與實力強大的外資企業同臺競技。
一些業內專家認為,壽光可視為中國種業的一個縮影,引入外資有助于吸收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但外資操縱農產品資源和市場定價權的風險正在累積。目前,中國種業小、散、亂的局面、企業研發力量尚較薄弱等因素使得國內企業短期內難以與跨國“大鱷”們抗衡。他們建議,加強對外資進入農業領域的管理,引導國內種業重組整合,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研發。
|